基于小学数学问题多样化解决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朱江丽
[导读] 新课标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强调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问题,重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地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会举一反三,在多种方法中去探究实践,树立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

朱江丽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新课标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强调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问题,重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地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会举一反三,在多种方法中去探究实践,树立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6-01

        在数学学习中,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要做好“一题多解”的教学,发挥多样化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教学提出具体化的建议。
        一、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培养的必要性
        发散思维是学生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学的大背景,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改变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数学教学要摒弃原来的固有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却没有掌握教学的有效方法,不知道该采用怎样的策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是当前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已经被逐渐采纳,它主要是利用不同方法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树立他们的数学思想。同时,利用不同方法解答题目,还能够让学生学习新的思路,可以提高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扩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二、对小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具体建议
        1.总结基本模板
        不管再复杂的数学题也是由基础的数学题组合而成的,不论题目其中的内容如何变换,只要牢牢把握其中的基本模板,任何数学题都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所以需要为学生们打好一些基本的数学基础。例如,第一,要深刻地理解四则运算的内涵,否则,学生们就会胡乱解答;第二,要对题中的一些词语有敏感度,因为某些词语可以和算法有所联系,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第三,要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并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正向思维从前到后,即从条件分析;其二是逆向思维从后到前,及从问题分析。通常而言,正向思维比较为大多数学生所用,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往往看到表面条件,就急着列式计算,而忽略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未从全局考虑。反观,用逆向思维求解,即从问题分析,虽然比较艰辛,但能够使同学们从全局出发,进而能够对数学题的解答有着更高的准确率。
        2.加强习题的训练
        对于逻辑性强的数学科目而言,如果想要提高解题能力,除了打好地基之外,还需要加强各类习题的训练。如此,未来面对挑战程度更高的数学知识,学生仍有一战之力。但需要注意训练的合理性,对其数量和质量需要科学安排,不仅要强化解题能力,而且不能让学生因为习题训练量过大而出现的反感学习的情绪。因此,合理的习题训练应当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础类数学题。基础类的数学题多数出自课本,只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习题,多一些随机应变和记忆能力,就可以将题目做出来。因为这种基础类的题目多数只是在例题的基础上修改了些许数据。
        其次,是知识延伸类数学题。这个阶段较为艰难,因为此类题型不仅变换了数据,增加了运算量,而且增加了许多干扰条件来迷惑学生,亦或是增加问题个数。所以此类题型需要学生具备更加敏锐的辨别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多方位的解题能力。
        最后的阶段,是错题的整理训练,避免在同一类型题目面前重复犯错。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样在有干扰的解题中培养学生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法,找准切入口,理清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计算,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
        3.充分解读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参考依据,也是教学工作者实地考察和调研完成后总结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学不能偏离实际,不能与课本内容相差甚远,而是要充分地解读教材,挖掘其中的知识点。另外,想要做好多样化教学,还必须深刻体会教材内容,理解课本的重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实施授课,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入手来教学。
        4.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在情境下组织教学的方法。它能够走出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给学生学习最直观的感受,也为多样化教学提供支持[3]。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投射出一道情境题: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三条不同的路可走,每条路的长短不一,如果想最早的回家,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这时候学生需要对三条路进行计算,然后得出最佳的运行轨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可以被调动起来,在情境的设定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延展自己的思路。
        5.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解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在课堂中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二为一的解题思维,学会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清晰的图形,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这一点,不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在高年级数学中,方程和行程问题,很多都需要用到这样的思维。
        多样化方法教学不是简单的题目讲解,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深入研读课本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不同的教学策略,延展学生的思维。这需要教师有极高的数学素养,还能够良好流畅地表达并且教给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方法上采取的创新性思维加以支持和鼓励,并通过学生对方法的研究、教师对解决问题方法背后数学思想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最佳的解题办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丽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2]罗润萍.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J].吉林教育,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