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吕引波
[导读] 在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否帮助他们强化科学思维已经逐步成为小学科学教育关注的重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体现着他们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思考内容以及注意力。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小学生实现自主完成科学推理的可能性,这对小学生在实际解决科学问题时,从思路问题上为科学难题提供根本性克服办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吕引波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在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否帮助他们强化科学思维已经逐步成为小学科学教育关注的重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体现着他们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思考内容以及注意力。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小学生实现自主完成科学推理的可能性,这对小学生在实际解决科学问题时,从思路问题上为科学难题提供根本性克服办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科学;六年级;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4-02

        引言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还秉承着在小学生的科学教学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浪费时间的看法,没有意识到鼓励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是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开发这一教学道理。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会有许多的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小学科学教师的注意。由于大部分的小学科学教师都没有将小学科学课堂与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因此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行动手操作教学现状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还是秉承着传统的教授小学生科学知识的模式,很少在科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只知道单纯地学习课本中的科学知识,根本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推理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最后,很多小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很难把自己从科学课本以及实验中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实际学术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会在自己的科学教学课堂中,利用一小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这只是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最浅层面的结合,只能说小学科学教师意识到了要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还是较为敷衍,没有找到正确的科学课堂与动手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向。最后,一些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在科学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也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经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动手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参与而言,不仅体现在科学实验的操作熟练程度上,也体现在学生利用科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贯彻到自身的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应用上。因此,在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能够提升小学生脑力知识与动手实践的协调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习得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缓解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口头讲述造成的枯燥性知识输出现象,从而促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提升自己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期待与兴趣。
        三、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靶向教学策略探讨
        (一)将动手能力培养教学目的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导入
        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把动手操作作业进行一个教学结构的创新,也就是说,可以把动手操作作业由课下移到教学导入部分来。这样既可以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也是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容易融入科学教学的场景。而小学科学教师在利用课堂导入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堂结构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即能够将动手操作的教学部分可以更加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这一课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科学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和机械模型,在课堂伊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工具模型,并告知学生们每个工具和机械的特点,根据不同工具和机械的特点,小学科学教师在学生利用模型进行这些工具和机械用处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杠杆、轮轴等这些工具的机械原理和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际上,通过这样的以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堂导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些科学课堂中教授的这些工具和机械的性质,为将来的杠杆和轮轴的实践应用等科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动手能力培养教学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课堂自主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鼓励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其目的不只在于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学习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小学生在动手作业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开展对科学推理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实际上是比动手操作的使用频率高的,但是很多小学科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自主探究与动手能力相互促进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能够兼顾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手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的科学知识,要比小学科学教师直接讲授的知识更容易记在心里,也就更容易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在大脑中对这些科学推理进行调动。如此一来,小学生也能够自主地协调自己科学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联动发展。
        例如,在教授《能量》这一课时,由于在本册教材中对于能量的讲述主要围绕着电与磁这一部分来展开,由于电磁能量的运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并加以运用的知识点,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如果仅仅是依靠演示或者口头讲述,是无法真正对学生有关能量部分的知识有所启迪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电磁运动,并以此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电磁能量运动规律和相关的计算公式。这对学生今后在更高阶层的物理等学科中的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教授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科学问题时得心应手。
        (三)将动手能力培养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课后拓展
        由于动手操作教学所耗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为了保证科学课堂的有效利用率,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将一些学生的动手操作应用于课后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动手能力的生活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保持浓厚且不消减的科学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够强化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课后影响力和引导力。
        例如,在教授《形状和结构》这一课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观察拱桥,思考拱桥中的图形计算作为课后拓展问题。由于《形状和结构》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拱形和弯曲的特性,为此在课后动手操作的拓展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拱形或者弯曲的事物进行观察。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从宏观角度上意识到小学科学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广泛性,自主探究是也是包含在动手能力发展这一领域中的。这样的课后拓展既吸引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同时又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复习了形状和结构计算的一系列公式,对学生从小培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促进学生利用科学思维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学习结合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也要革新自己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业的结构,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进行对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此外,小学科学教师也应该看到小学生在将自己的动手操作作业与科学探究方面相结合的创造力。因此,在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教师应当优化学生动手操作部分在自己整体教学结构中的比重,实现真正的实践性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美玲.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180-181.
[2]杜金芳.科学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45.
[3]郑吉颖.加强科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刍议[J].成才之路,2020(20):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