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培养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冯仲亮
[导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对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模式中只重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现在更看重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能力或者品格。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塑造过程中“家国情怀”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更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学培。

冯仲亮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学  315321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对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模式中只重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现在更看重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能力或者品格。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塑造过程中“家国情怀”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更符合当下要求的教学培。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历史课堂;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41-01

        引言
        新课标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出了具体的总结,强调培养“家国情怀”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因此在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历史教学的课堂灌输“家国情怀”的思想,增进学生对各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不同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了解,不仅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知识内容,忽略核心素养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重视知识内容,教导学生家国情怀的知识内容,容易忽略核心素养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缺乏兴趣,甚至出现整体高中历史教学效果较差的情况,不利于开展历史教学。同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国家情怀教学,学生对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缺乏兴趣。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容易脱离教学目标
        目前,很多教师为符合现代教学模式的需求,利用创新的方式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但容易出现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将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兴趣,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历史国家情怀的措施
        (一)从中国古代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历史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史书记载的炎黄文明产生到清朝封建王朝的消失,历史的河流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政治、科技等资料。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从各个朝代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其体制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从而了解到中国古代伟大变化,从而产生对古人的敬佩之情,跟随古人的步伐,学习他们的思想,以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为目标,成为学生未来努力的方向。中国古代名人中有许多注重爱国气节,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甚至生命的伟大人物,如屈原,岳飞等,学生从历史知识中学习到他们的事迹,了解到他们的英雄事迹,以他们为榜样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对国家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历史中也有许多破坏民族发展,国家建设的“丑恶事件”,如“五胡乱华”“安史之乱”等动乱事件,影响了中国的发展,给中华文明带来灾难性的毁灭,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从这这些事件中促使学生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美丑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明白祖国的未来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只有强大的祖国在能保障人们平稳安定的生活环境,坚定学生建立起建设祖国的信心。
        (二)从西方古代历史融入爱国情怀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世界历史时也能融入爱国情怀的教育。在高中历史的课程中存在部分的西方古代历史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西方古代历史与中古代历史做出比较,了解在不同时期,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古代伟人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中国在同时期阶段全面领先西方国家,从文化到科技都处于世界的顶尖水平,学生会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从而加深对国家的爱护情感。而西方古代历史中也存在许多为自己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和事件,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需要从中学习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是不分国界的,也是每个国家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养成的良好品格,也是成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基本素养。
        (三)从中国近代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历史,从清末的封建社会消亡,到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主义的建立,这段期间产生了许多为中国革新和建立新政府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生命,历史会铭记他们,学生也需要牢记他们的名字和做出的努力,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以他们的事迹作为学生道德准则,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了解中国现代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国家日益强大,民族正在逐步复苏,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学生要时刻准备做好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等手段,用了短短几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到达的发展目标,成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伟大之处,也是学生引以自豪的地方。也为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会以建设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作为己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养成爱国主义。
        (五)采用多种活动进行历史教学,从中培养爱国情怀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开展多种的教学活动,如参观一些文明古迹,感受古人的伟大智慧;抗日战争纪念馆,感受到中国在抵抗入侵者时做出的努力,和当时战争的惨烈,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为国家富强繁荣昌盛,做出努力。也可以参观一些现在科技馆和军事博物馆,了解国家现在的科技水平和军事水平,感到国家的强大,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这些课外活动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教学与考试评价的有机统一,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通晓古今的能力,培育爱国精神,还能转化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历史学科甚至是其他学科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家国情怀”培育更巧妙地融入历史教学中,促进优秀人才的培育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韩黎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20-21.
[2]张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 (36):124-125.
[3]南亚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2):136+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