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施佩英
[导读]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一个静止的生字“活”起来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样的识字方法,提升识字效率。

施佩英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一个静止的生字“活”起来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样的识字方法,提升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汉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39-01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识字三千五百余个,其中会写二千五百个,这不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教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识字教学一般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带读、范写,学生在课后誊抄、背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识记生字,但在长期教学中易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汉字中丰富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也被瓦解、忽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面对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教学艺术,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教学方式,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汉字。
        一、从字形入手,设计有趣的识字教学活动,提高儿童记忆汉字的效率
        中国的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迄今为止,我们的汉字中仍然包含着丰富的象形涵义。每一个汉字中的象形涵义都可以让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地结合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本身的含义,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印象。老师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课堂规律和过程,建议所有老师养成建模习惯,鼓励学生课堂上要多发言,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注重口形教学,可以对学生采用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通过精心的识字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简单的基础汉字入手,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些拼字游戏、画字游戏、猜字游戏,以及通过讲故事来猜字的游戏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也可以充分地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汉字的动画,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些小动画。这些内容的安排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小学生的行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情感影响,在学习中对其感兴趣,便会主动参与其中,反之,若学生对某一学科内容在主观情感上有偏差,那么这一学科学习必定难以取得好的成就。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配合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其人格魅力让学生喜爱教师,由此使学生也爱上识字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完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优化学生学习情感体验,营造一定的竞争环境,借助学生好胜心及成就感需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汉字。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日益普及,微课以其短小生动、针对性强、方便传播等特点,在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获得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从识字微课的设计入手,提升识字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识字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创造良好的识字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中便能更为主动、取得更好地效果。如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将某一版面专门留给优秀故事、优秀文章展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便会查阅字典、询问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字新词。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各处挂上带有标语的版画、字词具有一定生僻性的名人名言等,以此营造良好的汉字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好汉字。
        四、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汉字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也讲究一定方法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人以渔。识字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如借助偏旁部首进行记忆、根据字音字义进行记忆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一一展示,渗透方法教学。例如在教学《人从众木林森》一课时,我便在教学中引入“会意字”的概念,让学生对什么是会意字有个大致了解,教完教材内容后,在拓展环节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会意字,“如品、炎、比”等,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初识造字法,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感悟汉字的结构特点,找出记忆规律,以此实现高效学习。当然,教师在方法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就不宜将造字方式内涵讲得过深,学生有印象、初步有了解即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加深其理解,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得识字教学效率的长足提升。
        五、发掘汉字文化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简单地将汉字看成一个工具,忽略了汉字文化的发掘与传承,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会读、会写这个字,更要向学生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如此既能发掘汉字学习的魅力与其中的趣味,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汉字学习中来,也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承重任,让学生在识字中学到更多。例如,在教学《鸟鸡鸭鹅鸦》一课时,教师在教完生字后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人常说的“六畜兴旺”是哪六畜,家禽主要又是哪些动物,这些字为什么都有一个“鸟”字,在小篆、甲骨文等文字中这些字又如何写。通过多元化、拓展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识字中不仅仅是学到一个符号,更学到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内涵,如此教学便能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六、将识字教学延伸至生活当中
        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广告牌、路牌、说明书等,无一不是以汉字为媒介,教师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作用,将识字教学拓展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汉字。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身边的常见事物都抱有一定探索欲,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汉字,将自己不认识的、或错别字记录下来,及时查阅字典,如此便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学生缺乏教师监督与指导,小学生学习意识普遍不强,因此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使家长能在课后监督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学好汉字。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再加上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够强,要想全方位提高汉字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汉字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目标。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彩霞.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
[2]梁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让汉字教学回归本色[J].读与写旬刊,2016,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