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疑提问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   作者:强爱萍
[导读] 设疑提问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以抛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设疑提问是否有效,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也非常受教师的重视。有效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而充满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疑提问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借借鉴。

强爱萍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枣坪小学
【摘要】设疑提问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以抛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设疑提问是否有效,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也非常受教师的重视。有效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而充满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疑提问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借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疑提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068-01

        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也说明了设疑提问的重要性。设疑提问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启发思维、获得反馈的作用,在课堂上适当的提问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如何能问到学生的心坎里,让他们通过解答问题获得柳暗花明的感受,则是需要不断探寻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疑提问的现状
        (一)问题的质量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设疑提问的主体,设置的问题不益过多,但效有效。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设疑提问过度,问题多,质量不高,缺少有效性,这会让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只能停留在问题表层,面对这些随意、空洞的问题,学生会很快失去兴趣。
        (二)提问的目标有待明确
        目标明确设疑提问才能更具有效性[1]。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目标不够明确,无法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问题也不够新颖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提问的方式不够灵活
        设疑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固化了提问模式,并且对教材形成了过度依赖,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回答出标准答案,这偏离了设疑提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标准答案固然重要,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无法得到锻炼,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疑提问的策略
        (一)设置的问题要新颖
        设置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提高设疑提问有效性的关键[2]。新鲜事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设置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开展语文教学。


一个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兴趣的问题,一次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情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何才能让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营造轻松的提问氛围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纪行,气氛是比较压抑、沉闷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是被动的,表现自然也不够积极。因此,教师要为设疑提问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表现,敢于、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能以朋友的形式提问,学生也才能放松地进入思考状态,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和学生讨论一下大家假期旅游时都去过哪城市、哪些地方,这样课堂的氛围马上就活跃起来,学生也得到了放松,快速调整到较为积极的状态。
        (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设疑提问绝对一门教学艺术,提问的方式和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3]。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灵活地提问方式,找准提问的时机,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使设疑提问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发挥。最佳的提问时机就是学生通过思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敢肯定的时候,在这个点上进行提问,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师还要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点,课堂上的设疑提问主要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围绕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展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这样学生在答对问题时,才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设疑提问。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设疑提问,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通过“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做到完璧归赵的?这样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四)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了解学生问题所在,获得正确的教学反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性,思维模式也各不相同,对于相问的问题,他们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有对也有错,教师只有认真的加以倾听,才会清楚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对症用药”。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而教师一个肯定、鼓励的眼神更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充满了动机。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对他们进行评价,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可给予表扬,而对于哪些错误的观察教师则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批评,对于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还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设疑提问是否有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个性化教学,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和学生的心理,设置的问题要新颖,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时机,这样才能让提问更为有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汤道琼.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疑提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4.
[2]周荣祝.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19(0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