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石艳
[导读] 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没有父母陪伴在其身边,长期以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是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还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因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石艳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小学校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没有父母陪伴在其身边,长期以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是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还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因此,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8-01

        留守儿童指的是年龄在6-18岁之间,父母或是其中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留在户籍地由父母其中一方,或是由委托人照顾的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是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文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问题,以期望能够有效缓和农村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类型:一是单亲教育,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养教育型。后两种类型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间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关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许多烦恼和问题都没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打电话也是嘱咐学习、强调安全,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二、监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很难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上,缺少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有时碍于情面,并不能严格管教,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作为孩子,在情感上总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单亲家庭负担较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不做家庭作业;不能自觉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但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呢!
        首先,在学校要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近年来,农村乡镇小学也逐渐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扩大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每所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还派教师专门负责,和孩子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物质需要、进行感情疏导,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儿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关注,当孩子情绪低落、犯错、或者取得点滴进步时,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打电话或写信,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再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专门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老人陈旧的家教观念,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现象。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其他监管人进行培训,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克服临时观点,切实地负起临时监管人的责任。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尽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