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话题和话轮的英语听说课有效设计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喻小辉
[导读] 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听说课的有效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策略,提升他们的听说能力。本文中笔者通过基于单元话题和英语对话话轮特点等方面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技能,促进学生听说核心素养的发展。

喻小辉   义乌市义亭镇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听说课的有效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策略,提升他们的听说能力。本文中笔者通过基于单元话题和英语对话话轮特点等方面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尝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技能,促进学生听说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话题;话轮;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4-01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有如下描述: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成、相互促进。英语听说技能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的。而听说课的设计有效性是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我的教学实践
        (一)紧扣单元话题巧设计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平台(高洪德,2018)。因此,在设计听说课活动时,只有紧扣单元话题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笔者在上外研版9上Module 3 模块时,对模块各个单元话题重点进行定位:
        单元中心话题 Unit 1 Unit 2 Unit 3(2课时)
        英雄heroes 听说形式论英雄。
        如何定义英雄? 学会运用阅读技能获取文本信息。
        学习描述人物文章的特点(事实+
        理由)。 拓展有关英雄话题文本,了解英雄的真正内涵。
        结合人物类介绍的特点,学写身边的英雄。
        根据单元话题定位,笔者在对Unit 1 She trained hard, so she became a great player later. 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用中国女排队员和郎平教练作为切入口,有效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有话说。同时,丰富了本课的听说活动形式。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话题“英雄”的定义内涵和为第二单元话题主人公作铺垫,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Do only sports stars become heroes?
        ◆Can you list more famous heroes around us or at home and abroad ?
        (二)巧用话轮拓内涵
        听说课课文往往是一个对话。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形下,一个接一个轮番说话。发生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标志着上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刘虹,2004)。笔者充分利用对话的话轮特点,设计不同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获取不同的信息。
        1.获取人物信息
        依据对话话轮,可以快速判断说话者等人物信息。


如笔者在处理外研版7上Module 1 Unit 1对话文本时进行了如下设计:先进行一个听力活动,听前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How many speakers are mentioned(提及) in the dialogue?
        ◆How can you get it?
        同时,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对话中人物说话转换的关键信息句:
        如:What’s your name? / Good, hello. What about you? /Hello, are you from America? / Hi,are you English too? / Good, welcome to Class 4 Grade 7.
        2.获取会话意图
        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交际,如果脱离了情境,对话就失去了意义(梅莹儿,2013)。
        如外研版8上Module 8 Unit 1,笔者在设计时,让学生根据对话情境说出话轮转换关键句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对话。
        由Betty 根据Ms James脸色苍白引出事故话题--第一次话轮转换句子是Daming陈述的句子: That’s very dangerous.--Ms James, Lingling和Betty之间谈论事故发生过程。--第二次转换句子是Tony陈述的句子: That’s too bad. --引出Ms James的交通安全建议,Betty 和Daming 进行补充。
        3.获取人物情感
        对话的基本原则就是按话轮说话,话轮推动着会话往下发展(王丽华,2014)。依据话轮,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说话者的情感特点。
        笔者在处理外研版9上Module 4 Unit 1对话时,引导学生关注话轮转换的关键句,并仔细品味说话者的情感。
        ◆三人对话(Mum,Dad and Betty)
        Make sure you eat plenty of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I've left lots of your
        favourite biscuits.
        There won't be anybody to wake you up in the morning.
        说明:表达父母对女儿的谆谆教诲和关爱。
        4.获取对话风格
        语言使用由于交际场合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正式程度,日常会话一般不太正式(陈新仁,2018),再则,同处型会话开头一般比较随便,大多是直陈式,开门见山(刘虹,2004)。
        如笔者对外研版8下Module 3 Unit 1进行如下设计:
        ◆What may the relationship be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从Daming 和Tony开头用语Hi, 并直呼对方姓名可以知道他们很有可能是朋友或同学关系。英语语中只有很熟悉的的人之间才能有这种对话方式。
        三、教学设计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单元话题是关键
        单元话题是整个模块主题的一部分,每个单元都承载部分相关的内容、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及语言技能。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和定位每个模块第一单元听说课承载的话题意义,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听说对话教学的特点。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巧用小组合作是途径
        《新课标》要求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听说课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形式有利于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在缺少真实的英语生活环境下,教师应提供一个相仿的英语交流小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掌握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同伴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尝试,欲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在交际中确保英语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地道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陈新仁.《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3]王丽华.“以‘文本话轮’推进英语会话语篇教学”,《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年第5期.
[4]刘虹.《会话结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