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下农村控辍保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邓秀月
[导读]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举措,可提升扶贫效果。其中,教育精准扶贫不仅仅能够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性发展,也能达到扶智的目标,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可充分展现教育公平。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村因环境、条件等不同元素影响,控辍保学成效不佳。本文就农村控辍保学现状与农村学生辍学成因展开深入探究,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下农村控辍保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保证每位学生都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

邓秀月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合理小学  530602
【摘要】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举措,可提升扶贫效果。其中,教育精准扶贫不仅仅能够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性发展,也能达到扶智的目标,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可充分展现教育公平。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村因环境、条件等不同元素影响,控辍保学成效不佳。本文就农村控辍保学现状与农村学生辍学成因展开深入探究,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下农村控辍保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保证每位学生都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控辍保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20-01

        引言
        依据目前对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辍学率始终未能出现明显的下滑,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不够顺利、有效。更甚者,由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这一大环境,导致恐辍保学这一状况的出现,一些成功被劝返的学生成为特例,未依照班规校规的要求规范自己,屡屡出现不良行为,不仅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也对其他学生形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农村控辍保学现状
        当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情况依旧很严重。很多的农村学校都为控辍保学工作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多次前往学生家中劝返。但是,依旧存在部分学生想要留在家中或者是外出打工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成功劝返的学生,学校、班主任等害怕其再一次的选择辍学,不知道怎样开展有效管理,只能放任其行为,对于校园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二、农村学生辍学成因
        学生本身具有厌学情绪是其辍学的根本成因。因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负担过重,成绩较差。并且,也没有产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高,学生的厌学情绪越加明显。以成绩进行评价的单一形式限制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由于成绩带来的压力,部分后进生无法承担压力辍学。同时,部分农村教师也未能改变自己以前的教育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且,现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认为学习无用,希望学生可以在进行基础性学习后尽早的进入工作岗位。另外,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也是学生辍学的诱因。
        三、教育精准扶贫下农村控辍保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减压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从前以分数这一单一形式评价的方法改变,构建更为科学且多元的评价体系,也要将这一评价体系真正的落实。具体来讲,主管部门应依据不同农村学校的生源、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分析,下达具有合理性的指标。并且,将辍学率在评价中的比重提升[1]。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先将教师的教学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才会有所减轻,进而减少对知识学习的抵触感,达成避免辍学的这一目标。



        (二)加大关爱
        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特长。学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校园的整体环境转变,构建本校的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的探究热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其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2]。因此,学校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不同方面内容的渗透,为学生今后成长打好基础。另外,对于成功劝返的学生,教师应在知识学习以及心理层面与其展开一对一的沟通,依据其喜好与特长组织其进入到相应的兴趣班中,让学生在学校中有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学习。也要安排与其关系较佳的学生坐在一起,在学业上进行帮扶,也避免其产生消极情绪。还有,也要为劝返学生建立相应的展示空间,使其在不断的进步中形成自信心。并且,也对其进行班规校规的教育,一步步的将其思想与行为有效规范,保证返校的学生可以顺利的毕业,前往更高一级的学校中学习。
        (三)家校共育
        学校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举办家长会,或者是进行家访等活动,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也联系精准扶贫的相应举措,切实帮助后进生家长将教育方面的难题处理,使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师需要坚持开展对每一位学生的家访,在长假学校也会组建控辍保学小组展开普访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家庭等情况,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当学生刚刚表露出厌学的思想,班主任要及时的与其沟通并主动的和家长交流,在共同合作中达成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消除。另外,为了更好的提升管理成效,部分农村校园可以采取寄宿制,能够避免一些留守儿童因家长无法照顾而形成不良习惯。
        (四)社会保障
        政府的相应部门需要严查聘用未成年人的企业,也要对黑网吧等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场所查处。此外,对于不履行义务教育职责的家长,学校可以向法院提出相应的诉讼,使家长履行责任,保证学生可以正常入学学习。
        (五)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始终存在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等错误的观念,将教育作为学生摆脱农村的方式和手段。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只关注对优等生的培养,对成绩差的学生不仅缺乏关注,甚至还会存在歧视。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使得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感觉到“离农”无望,进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因此便会主动选择辍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转变观念,正式教育的目的,确保教育的成效。
        结束语
        控辍保学这项工作在农村中落实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教育工作者也要迎难而上,结合社会中的各类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对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保障每位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需要教育部门转变教育评价方式,学校在多方面进行引导,并且,也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另外,还要注重社会保障。只有将社会的力量有机整合,才可切实提升对农村学生的控辍保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月茹,刘振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法治化路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6):94-98.
[2]林克松,沈家乐.脱贫攻坚与控辍保学:贫困地区职校学生“非贫困性辍学”的推拉效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19-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