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王棋棋
[导读]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昵?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研究。

王棋棋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华侨小学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昵?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3-01

        沉重的作业容易给学生们带来负担,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起不到很大帮助的。所以新课改要求给学生们作业减减压,但是其实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学生们要学习那么多知识就会有那么多作业。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人尽量有效地减少作业,有效的设计也课后练习,让学生们用尽量少的作业来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练习。让数学作业变作得有层次性或者是有趣味性,使数学业不再那么枯燥,以此达到减压的效果。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趣味性课堂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作业内容设计要具有同类题目的典型特征,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用很少的课堂作业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作业,就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决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该布置多少,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因人设题。要有必须做到的基本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要有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基本能力的训练。作业中还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以便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这样,既巩固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懒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经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探索者。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他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生学习了直角、锐角、钝角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角,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角我们应用得最多。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3.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规律后,我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一块手帕,并结合班队活动请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手帕。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设计分层性的作业
        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学习数学的差异性。只有老师承认这个事实,布置作业也就不会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是学生的知识有所巩固,且发展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要对基础题进行研究,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做这一部分题,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中等学生来说,老师要布置一些基础题之外的扩展题,让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优等学生来说,除了做扩展题之外,应该加大难度,让他们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型。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数学作业设置成分层模式,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设计生活性的作业
        教师设计具有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上的问题。另外,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去设计并完成数学作业,这样不仅让小学生感受到到数学的神奇之处,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致,还提高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行动力以及创造创新能力。举例说明一下,教师在进行加减法课程的教学时,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次超市购物的作业,并要求购买与学习有关的物品,然后在进行下次数学课的时候,让小学生描述自己购物的整个过程以及用钱交易时的具体细节。教师通过这种模式设计数学作业,不仅锻炼到了小学生独立行动的能力,还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增强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所展现的魅力。
        五、合理控制作业量,要做到减少学生的负担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的误区中挣扎,孩子们在题海中无暇抬头,书呆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偏、难、怪的题型中越走越偏。“减负万里行”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焦点、热点,其实要做到“减负万里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用质量减轻数量的压力,从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作业量的减少,又要增加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即使没有作业孩子的能力依然提高。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联系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有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探讨中完成作业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结语
        总之,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思多想,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寻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方式,切切实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为.微课在小学数学课中价值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6 +8.
[2]安长丽.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1):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