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方法现状及优化途径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姚日斌
[导读] 几何与图形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项内容,也是对逻辑性和几何思维具有更高要求的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材内容的重组,他们在小学时期学习的几何与图形知识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方法现状及优化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姚日斌   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中心校  541812
【摘要】几何与图形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项内容,也是对逻辑性和几何思维具有更高要求的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材内容的重组,他们在小学时期学习的几何与图形知识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方法现状及优化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00-01

        引言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大多都是采用较为直观的表象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像那些较为抽象的图形和概念,凭借认知以及能力往往难以理解,这必然会影响小学阶段教学的质量。在高年级几何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都较为抽象,如果能够将具象思维融入其中,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并理解几何的相关知识,高效的完成几何知识的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界已经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让学生对数学的公式进行背诵以及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生往往只拥有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却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可以套用公式计算答案,但是一旦碰到较为复杂的几何题目,学生往往并不能够突破大脑的固有思维,找寻到正确答案。这和教师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高年级数学几何知识,其是以图形和数字结合为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基于几何知识的特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往往单纯的对这类知识进行灌输和传递,使得几何图形的学习变得非常的枯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以及高效性课堂的构建。
        二、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优化途径
        (一)利用微课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相对而言,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空间想象力与思维意识发展不够成熟,而图形与几何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几何与图形知识。


此时,将微课应用于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可帮助小学生提升空间立体感,并有效弥补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借助微课短视频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将抽象的图形与几何问题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小学生。比如,在“平移与旋转”等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这类几何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刚刚接触这类知识时,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并掌握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部分知识。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可运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制作成微课短视频。如给小学生播放风扇或是风车转动的动画视频,以视觉刺激使小学生了解旋转运动中心、方向及角度等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帮助小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吸收图形旋转知识的重点,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将微课短视频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也可借助高效率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设计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伯爵认为:“空间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建立空间概念,必须有一个动手实际操作的环节。”正如之前对空间概念的分析所提到的,学生需要体验观察,操作,想象力和推理。可以看出,对想象力和思维的培养不仅是通过观察形成的,观察还只能帮助孩子脑海中形成物体的出现,难以使学生对几何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和理解,并获得适当的知识。抽象几何数的性质,关系和度量,我们必须通过让学生执行手工操作来获得更深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例如,图形的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只能通过比较并经过实际操作,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部知识和学生景观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的设计不应过于肤浅。
        (三)借助替代具象法,提高几何图形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即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这一逻辑以及抽象思维。通常在学习几何知识的内容时,学生往往是根据自身对图形的认知,面积公式的理解运行,实现几何知识的再构建。因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度,教师可以运用具象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自主构建的能力。通常并不是所有的图形都采用实物具象法就可以进行简化的,有些几何图形采用替代具象法,反而更加的直观,能够展现出其需要学习的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几何图形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还是数学核心素养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承担起优化几何图形教学的责任,不断寻找更加合适的教育方法,如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鼓励他们自主感知图形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其更深入的空间思考能力和以空间逻辑思维为支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促进其在数学领域积极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美红.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9(11):168-169.
[2]沈洁.提高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 (42):84.
[3]邱秋连.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策略[J].教师, 2019(31):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