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胡继辉
[导读]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胡继辉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中学  657207
【摘要】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关键词】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91-01

        引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呈现出多样化,教师的教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主转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从课本上、课堂上学习之外,课外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学习资源来深入学习,将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理解,自主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物理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物理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就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尝试发现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这样看似“放养”的教学模式实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极大的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厌学情绪”的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科学思维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为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问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等之上,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为此,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余地。否则,问题的提出后,如果即问即答,会降低问题教学的效度,无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八年级《浮力》的教学时,对于浮力概念的认识,笔者在导入新课提出“浮力”的概念后,紧接着提出生活化的小问题:在一个空容器中,放进一个乒乓球,如果往容器中加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乒乓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大小、方向等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提出后,不能急于给以回答,不妨“让学于生”“让思于生”,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交流、互动,提升问题的直观性、启发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力。
        二、创新实验方法,激发探究兴趣
        现今时代的发展变革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课本的更新迭代,课本上的内容很多已经跟不上当前实验教学的需求。


学生已经熟知和厌倦了课本上的实验和单一的实验方法。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生活实例创新实验方法,做好实验,学生的物理学习将会事半功倍,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就要别出心裁。例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由于电流变化不明显,学生不便观察,可以打破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通过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显示电流的变化,从而轻松判断出电阻的变化。又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以用神奇的“覆杯实验”和“瓶吞鸡蛋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问:是什么力量把纸片拖住不掉下来?是什么力量把鸡蛋压人瓶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是大气压的作用,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通过新奇的实验方法,能使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神贯注,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物理人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积淀
        物理学科不仅包含了严谨的理论知识,还涵盖了学者们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人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物理所具有的人文性质,应当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的人文积淀,深化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落实.例如,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物理名人牛顿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并讲解当代物理的发展,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伟大,从而促进其积累物理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效果。
        四、组织课外活动,形成科学责任
        科学责任包含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生命等不同方面。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能源博物馆。学生在能源博物馆中可以学习关于太阳能的知识,即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主要有光热、发电、光化、燃油等,在生活中可以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太阳能电子设备等。学生参观能源博物馆,还可以学习关于风能的知识,如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风力发电、风力帆船等领域,能够避免对自然的破坏,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样,学生能够更生动地了解新能源对保护环境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科学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使其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初中物理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和分组协作教学,并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其成长为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建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浅谈[J].读写算,2020 (23):80+82.
[2]刘宗耀.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 2020(57):134-135.
[3]庞兆恒.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4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