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阅”,让思维“共跃”——关于高段学生课外阅读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周亚珍
[导读]

周亚珍   奉化区方桥街道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83-02

        一、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就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看来,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而笔者的学校是一个外来民工子女就读人数很多的学校,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只顾着自己赚钱,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却不关注孩子是否阅读,任课外书成为家中摆设;有些家长自己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去阅读﹍﹍
        (二)高段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
        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它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正确引导。笔者所带班级的很多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思维的正确引导,不少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从平常的的一些阅读题中就不难看出,学生思考问题具有表象性,无法从深层次去思索文章背后所隐含的内容,可见高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和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同阅”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语文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新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从旁点拨,因此一个班级“同阅”一本书或者一篇短文,既有利于教师家长齐抓共管,又有利于学生彼此交流。
        (二)课外阅读对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潜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三、高段学生课外阅读与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的做法与经验
        (一)好词佳句摘抄法。
        虽然学生阅读的是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但是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也是积累优美词句的平台,因此在“同阅”时,要求学生每两日进行一次摘录:8个以上好词,1段佳句。


这样的要求既能督促学生保证阅读一定的数量,又能在阅读中甄选好词佳句,触动思维的发展。
        (二)阅读感受分析法。
        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主要以故事、小说类为主,书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或者精彩情节,要求学生对一个人物进行形象的分析,或者对某个精彩七届进行读后感受的评析,而不管是人物形象分析还是情节感受评价都要结合书中的事例去思考,这就势必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思考,自然也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梳理法。
        如果说前两种方法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书的内容的积累与简单思考的话,那么高段学生更应该具备对所阅读文章的条理梳理能力,因此笔者每周向学生推荐一篇美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条理梳理画一画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变得直观、具体,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阅读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高段学生课外阅读与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基于以上活动研究的实践,笔者认为“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同阅”氛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倍增,课间常见学生捧着一本书静心阅读,或者三五成群讨论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日趋发展,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日益成熟,阅读题的思考也不再浮于表面了。但是,从研究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后续问题:
        1.家庭阅读的氛围不够浓厚,影响了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保障。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更关注的是赚钱养家的物质基础,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层面。        特别是班级中有些学生是家中的哥哥姐姐,父母就把照管弟弟妹妹的责任交给了他们,所以放学后,这些孩子就无法保证在家的阅读时间。
        2.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购买课外书得不到家长的支持。班中不少学生家里兄弟姐妹多,而家长外出打工就为了养家糊口,想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阅”的书籍,家长会有不少怨言,这样就导致一批学生的阅读书目无法得到保障,从而给笔者的阅读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学生阅读的水平不一,阅读的速度不同,给“同阅”带来一定的困扰。给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目后,笔者的原意是希望通过同一本书的阅读,引发一场大讨论,办一场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但是班中学生阅读层次参差不齐,导致分享会一拖再拖,结果就不了了之。而思维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才会有火花四溅,因此让思维“共跃”的目的也得不到更好地延展。
        因此,在后续的阅读推广活动中,笔者觉得应该转变一下阅读策略,比如可以推进家庭亲子“同阅”的活动,让家长参与才会有更多阅读的保障;也可以实行读书小组“同阅”的活动,让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阅读,交流话题会更有效……总之,在国家推行“全民阅读”的氛围下,笔者将不懈努力,将班中的“同阅”活动进行到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