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词歌赋的精神魅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杨晓蓉
[导读]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特殊的韵律,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抒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所以,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古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给予每个时代的人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晓蓉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特殊的韵律,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抒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所以,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古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给予每个时代的人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9-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让我们的学生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也这样写道: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领悟古诗词的精神魅力,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还要动动脑筋。下文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要适用于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主观因素是学生对古诗词并没有浓厚的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迫于应试的压力和学业的要求被动地接受古诗词的学习。其中,在学生的学习认知中主要是背诵与默写。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找到古诗词中可以引起学生关注与兴奋的内容,从而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渲染与熏陶。比如,在《诗经》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诗经》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通过讲述文本中带有或者文本延伸出的情感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历史色彩浓厚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在众多的古诗词中寻找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文,传授学生记忆和背诵的方法,使学生快速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信心,激发背诵的乐趣,同时增加古诗词的积累。随着积累的增加和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逐步地增加难度。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语感和文化积淀之后,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古文也不会感到难于理解。
        二、创设古诗词情境
        古诗词的成文年代距今较远,无论是写作背景还是行文方式都与当前时代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过往的“死记硬背”留下的心理阴影,要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是必须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主动一方,这意味着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是一条必经之路,而提升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情境创设。然而创设一个与现代生活比较遥远的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容易“出戏”,所以就必须想一想“怎样不出戏”。比较好的方法,不是创设情境,而是演绎情境。将古诗词的内容“演”出来,不了解背景,不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演不出来的,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去做各种准备工作,去搜集素材,帮助自己了解作品背景,设计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场景。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过故人庄》这首古诗,就可以扩充成为一个剧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推举一人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其他成员负责帮助这个同学理解角色,表演时,播放背景音乐《苗岭的早晨》,音乐声中,老友在田舍相聚,看田园风光,谈谈农耕俗务,把酒言欢,相邀九月赏菊,为了使场景更丰满一些,还可以再设计几名仆从,加些“戏”。想要演好这场“戏”,必须对诗中的重阳日,或者菊花、桑麻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古代农家的待客礼节都要有所了解,这些都不用老师费口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非常雀跃地去查阅,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极高,古诗词教学也因此增加了感染力,并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三、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
        了解古代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科学文化的成就,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中有许多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强的材料,教师要把这些材料挖掘出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如选自《诗经》的《君子于役》表现了服役者所遭遇的痛苦折磨,是劳动人民对统治者愤怒的控诉。唐诗中的《石壕吏》、《卖炭翁》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的深重苦难,可以使学生具体了解剥削制度的罪恶。《陈涉世家》等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压迫者的反抗,可以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富于革命传统的特点,树立人民革命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习《活版》、《核舟记》、《口技》等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高超的技艺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鼓舞他们热爱科学,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发努力。可以这么说,选入课本的作品,大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重要问题,或揭示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或反映生产实践、阶级斗争;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或展示中华泱泱大国古老的文明。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素材。总之,初中古诗词教学要重视思想内容的分析,不能把古诗词的教学只看作是解决字词句章的问题。当然,思想教育要紧紧扣住课文,不要脱离课文大作发挥,要抓住要害,画龙点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千篇一律。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在艺术欣赏方面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在中国古诗词中所凝聚的不仅仅是古代先人们的智慧,更是对中国未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向学生开放古诗词的课程内容将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王锦亮.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研究[J].考试周刊,2021(04): 41-42.
[2]符志华.探析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J].高考,2021(03): 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