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杨立刚
[导读]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时期掌握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课程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提升。想要在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根据数学教学课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安排教学任务,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主。因此,独立思考能力属于小学数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认真探索。

杨立刚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中心小学  653100
【摘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时期掌握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课程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提升。想要在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根据数学教学课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安排教学任务,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主。因此,独立思考能力属于小学数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认真探索。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7-01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发展潮流,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思考,锻炼思维,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不受束缚、不按部就班的执行别人思想的能力。学生会从实际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地被动接受知识,感觉学习枯燥乏味,缺乏独立思考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这方面重点关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根据学生情况教学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将训练学生自身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才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训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有一个章节为《多边形的面积》,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对多边形进行分割计算面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收集不同的几何形状,先通过自己的知识对图形进行计算,对于无法解决的图案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上课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解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多边形,然后对多边形进行分割计算,再求出多边形的面积。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区别学生在面积计算方面的水平,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适量安排开阔思维的任务,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巩固课堂知识的习题。根据不同情况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引导主动提出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上来说,疑问在前,思考在后,疑问是思考的原因,思考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疑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之外,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实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寻求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比的意义”内容的时候,在了解比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引导:“如果A∶B,那么这里啊A、B可以是任何数吗?”“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学生思考之后,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质疑,在经过举例验证后发现:“0做除数和分母没有意义,因此A可以是任何数,B不能为0。”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多的主动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化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升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创建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设置互动交流环节
        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在独立思考和交流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比较压抑低沉,学生感觉学习是枯燥乏味的,逐渐失去了参与思考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压力。教师可以设置互动交流的环节,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引导他们去完成喜爱的学习任务。在民主活跃的环境氛围下,学生会感到学习的自由和快乐,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师生互动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对这方面合理设计,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在角的度量学习当中,角的分类都有哪些呢?”然后,教师再引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且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两种特殊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别、联系。这样,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独立思考能力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做好这方面的教学设计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邓小霞.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周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41.
[3]卢红霞.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 (24):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