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流远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教研室730799
摘要:现如今是科技与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高中生的身心越发早熟,但这种早熟可能是善意的,可能是恶意的,由此产生了校园欺凌的不良现象。为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与家长都应重视对学生的身心思想教育,共创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欺凌;高中学生;家校合作
之所以现今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家长与教师未曾重视欺凌现象将要产生的细枝末节,使学生从心理产生错误和一种错误的认知,不敢将自己受到欺凌的事情说出去,导致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家校合作对于保护学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合作措施,防治校园欺凌的种种现象发生的内患。
1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危害
目前,高校校园欺凌行为主要分为暴力型、语言型、忽视型,暴力侵害者殴打学生,索取钱财,对学生进行无形的网络施暴等类型,造成了学生自身严重的身心创伤,甚至产生自杀的思想。而相对于进行校园施暴者的人群而言,这些学生会逐渐形成反社会人格,不从高中阶段及时进行干预与制止,同样会对其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
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齐心协力干预校园欺凌,从强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角度着手,以理性的态度解决相关欺凌问题,杜绝含糊了事的不良解决方式。基于家校合作的视角下,真正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健康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1家校联合积极干预校园欺凌
从家庭的教育角度来说,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出现的敏感行为与特殊举动,及时制止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施暴与被施暴行为,全面叫停这一欺凌现象。避免因家庭对欺凌现象的不干预,致使学生所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欺凌行为,使学生走向一条不归路。应该通过家庭与学校的联合,制止可能或已经产生的欺凌行为,及时为学生止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2.1.1保持冷静,公平对待
家长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渗透正确的德育思想给学生,并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危害自身的行为,使学生能够具备不欺凌他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在发现学生身上出现欺凌行为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记录下学生所诉说的一切,哪怕只是言语上的欺凌行为,家长同样要将其重视起来,及时进行欺凌干预,并公平地与其他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即便这是最难的事情,但是只有保持理智,才能正确而快速地解决欺凌行为。
2.1.2坦诚面对,真心呵护
为学生营造自由交流的家庭氛围,对于及时杜绝与干预欺凌行为有重要帮助。
如若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感受分享,就导致学生在面对欺凌现象时,出现对欺凌现象不敢制止的心理,不仅不敢向教师提出,更不敢向家长提出,致使校园欺凌行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家长这时再去发现学生的异状就为时已晚了。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与学生之间进行坦诚面对,真心呵护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在遇到欺凌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求助于教师或家长,最大程度地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
2.2干预校园欺凌,课堂是主战场,教师是生力军
干预校园中的各种欺凌行为,课堂是主战场,教师是主力军。教师应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指导教育作用,与家长之间建立常规性的交流,时刻注意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在课堂中定期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一切欺凌行为,防治校园中的欺凌行为。让家长能够放心地将学生交到学校中学习,使学生同样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2.2.1从源头抓起,早期干预
在校园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宣讲,抵制欺凌行为的思想知识,以及如何处理自身出现的欺凌行为。倡导在家庭中家长同样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出现欺凌现象的源头抓起,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消除可能出现的欺凌行为。与此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能够早发现、早制止欺凌行为,并使学生能够愿意向教师汇报,诉说自己遭受以及发现的欺凌行为,成功防治校园欺凌行为,避免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2.2.2依法依规,才能“治暴”
对于种种校园欺凌行为,教师都应遵循依法依规的处理原则,才能实现“以暴制暴”,时刻警醒施暴者不可进行欺凌行为,认识到欺凌遭受的严重后果。避免只是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私下解决,使得施暴者产生无非就是道个歉这种错误的思想,而是要从思想上杜绝施暴者的不良思想。教师应依据实际出现的欺凌事件,协助当地警方进行查案与办案,依法判决出现施暴的行为。此外,对于施暴者与被欺凌者,都应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疏解学生内心中的心理问题与障碍,并定期对班级学生开展法制与道德讲座,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育素养,共同防治校园欺凌行为。
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是各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基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采取各种有效的家校合作防治欺凌措施,使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抵制一切欺凌行为,在家长与教师的保护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祈然,王帅,王一杰.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性别参与差异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47-53.
[2]张珊珊,张野,苑波.心理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10).1512-1515.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家校合作视角下防治校园欺凌的优化对策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03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