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蒋江波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1期   作者:蒋江波
[导读]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创造,能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要融入生活化的理念,选择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知识与文化、社会生活相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蒋江波   义乌市杨村小学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创造,能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要融入生活化的理念,选择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知识与文化、社会生活相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19-01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作为新一代小学美术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最想实现的目标。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在创作选材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将作品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会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怎么去下手。我们要将生活带入美术课堂,将美术教学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帮助。
        一、确立生活目标,寻找生活之美
        教师要拉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去发现,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教师要设法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要借助于生活化的教学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愿动口表达,只喜欢“静听”,他们对美术创作缺乏兴趣。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方式教学,将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放大,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图案与学生喜欢的物品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创作更具生活化,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向室外,观察花花草草,让他们感受小花的不同颜色、花瓣的不同形状,再用自己的彩笔、油画棒绘画着色,能画出不同的小花装饰。生活中的事物都拥有不同的美,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用眼观赏、用心挖掘,以自己的画笔记录生活。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要形成深刻的理解,要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开展探索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这样让学生容易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创作的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书上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画出对生活的情感或者理解,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画的内容,还能在教师所创设的结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氛围中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主动感受、身临其境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学生的作品一定可以赋予更多情感上的内容,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当课程涉及地方性具体的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我们应挖掘具有本土风情的优质课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在新课标标准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理论,提高知识素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掌握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美术虽然来源于生活、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高于生活的,因为他经过了创作者的加工和理解,并且予以了一定的改造。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我们的身边具有很多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建筑物的布置以及装饰、课本封面上的图画、动画片中卡通人物的形象、日常生活中衣服颜色的搭配、各种家具的图案等等,都是有美术作品演变而来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成品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生活在美术作品中展现生命力,同时也让美术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烈,使课堂上所掌握的美术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实践是丰富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实现将掌握的知识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的重要途径,只有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四、动手创作活动生活化
        美术动手创作活动应该也要生活化,这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孩子们更愿意尝试接受的。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都喜欢动动手、动动脑等。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动手创作活动,学生们参与这些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生活,给了孩子们创作的源泉。美术动手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而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更像营养补给液一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对创作更有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五、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果沿袭过去的教学模式,那么会让小学生思想僵化,难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人的作用,带领小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创新。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三原色的知识,可以给学生准备颜料,让小学生学会调色,引导小学生观察颜色怎么变化。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三原色的科学原理,带领学生领略其形成过程,探究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带领学生自己操作,引导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紧跟时代发展前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生活的味道,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创作生活、表现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绘画技法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莉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9(11):19.
[2]陈洁.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生活化[J].学苑教育,2019(21):95.
[3]毛苏杭.基于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1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