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陈新敏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1期   作者:陈新敏
[导读] 新课标视角下,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了全新的教育诉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这是所有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育过程中,需做好引导,使学生掌握自学意识,在不断地自主探索中积累经验,完成知识总结和累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当代背景下,教师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在探索中消化与理解理论知识。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例,分析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方法。

陈新敏   义乌市绣湖小学
【摘要】新课标视角下,核心素养理念成为了全新的教育诉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这是所有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育过程中,需做好引导,使学生掌握自学意识,在不断地自主探索中积累经验,完成知识总结和累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当代背景下,教师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在探索中消化与理解理论知识。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例,分析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3-01

        前言: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使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时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是一种强调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探索知识,深化理解问题,形成了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技能和学科,更是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知识。
        一、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
        (一)角色定位偏移
        过去教学的时候,教师牢牢把握课堂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学生仍旧只能被动学习。教师认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年龄小,知识了解的肯定不如自己多,所以教师觉得学生必须听自己的,根本没有为学生提供发言、交流的机会。教师以为学生只能从自己这里学习知识,自己没教的学生肯定不会[1]。事实上,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使得很多小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部分学生在长年累月的接触中早已非常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学生除了可以从教师处学习知识以外,还能从网络中学习计算机学习方法。学生对于自己陌生的知识非常好奇。教师轻视学生能力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这会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忽视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在成长环境以及后天教育因素限制下,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大不相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性相近习相远。人类能力上的差距大多源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2]。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予以学生个体表现与差异更多尊重。当前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旧使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方法教学。教师并不在意学生能否跟上课堂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则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应用思路
        (一)创建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素质潜能
        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课堂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思维能力不够活跃。考虑到学生的上述特征,教学期间需要留意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为学生提供和谐、宽松学习环境,充分展现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将无味、枯燥的内容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点,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比如在指导学生鼠标使用方法的时候,教师需要创建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场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各种电脑游戏辅助。电脑系统自带很多游戏,这些游戏需要操作鼠标的过程。学生喜欢各种轻松有趣的电脑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鼠标操作技巧和方式。学生融入到趣味学习环境,学生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培养,提升了技能掌握水平。
        (二)小组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背景下,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不能不掌握的能力。合作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3]。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领域强调打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合作学习探究模式可以顺利活跃学生思维与思想,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身才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表现出对知识的诉求。学生在小组合作期间,所有人都在扮演相应的角色,负责各种各样的任务。为了小组可以顺利完成任务,需要认真对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教师在自主探究模式中,使用小组合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热情,能够很好的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比如在指导学生使用PPT软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PPT有着许多复杂的操作,比如添加图片,调整幻灯片播放方式等。只有做好了各个章节片段的衔接,内容足够精致,才能带给他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果让一个人完成所有任务,难度过大就会降低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每个人都能在组内发挥作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在小组合作下,共同制作出精美的PPT。
        (三)转变机制激发热情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为了获得更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从头到脚的调整教学模式,更新评价体系。现如今的教学评价系统集中于对教学结果评价,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态度。教学评价中的机制不够完整和立体,简单粗暴的定性分析无法帮助学生成长。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形式,平时需要多多鼓励学生,组织学生用探究学习过程形成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结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组织者、引导者,需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将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用合适的方法组织学生自学、探究、合作。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主动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江荣.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23):159-160.
[2]方其桂.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信息技术高效学习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55-57+68.
[3]吴晨.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1):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