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要建立全新的角色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何玉莲
[导读] 新课程改革不仅教师观念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何玉莲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734100
        新课程改革不仅教师观念更新,而且还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常说“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共同开发者、探求者、拥有者。只有教师角色转变,才能专业成长,生命再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育以及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转变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中教师要建立全新的角色。    教师不单是要教教材,而是要读懂教材,理解编者的真正意图,转难为易。新课标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不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在教学课堂中,更重要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课堂角色,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倡导者、引导者、鼓励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单是教数学知识而已,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上当主角呢?那就要教师想尽办法去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何建立全新的角色呢?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用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应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学习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首先,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其次,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由单一的注重结果、学会向多向的注重过程、会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结果,把大量结论性的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下来,学生只能单一地从教师这一条信息途径获取知识;而现代化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转变为要学生注重过程方法,因为“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生除了从教师这条传播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网络、书籍、社会和其它方面多条途径获取信息。
        三、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教师倾听学生”转变
        师道尊严、居高临下是陈旧的教育观念所遗留的产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更容易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讲解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及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知晓他们出错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四、“面向个体”向 “面向全体” 转变
??在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例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平时很少发言,我们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师只要把问题的难度设计的简单一些,使这些同学能回答出来即可。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五、从“教材研究”向“教材、学生双研究” 转变
??过去的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所以,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研究教材,多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来,要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是利用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要学什么,我们就要有目的的教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来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从“教材研究”转化到“教材、学生双研究”上面来。
        六、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研究被认为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教师只有偶尔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只教不研”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 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及其研究的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办法的窠臼里面不能自拔。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和解诀的。因此,教师不能只等着被动地授受别人的研究成果,然后机械地移植教学中来,而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解诀问题所
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可为下一步的实践提供参考。如此循环研究,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渐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另-方面也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结合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保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而不是让新课程走进我们,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容的事,根据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你会有很多的收获。教师只有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泛丰富的学科外知识,才有可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知识更新异常迅猛的信息时代,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才能用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当好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准确定位,在课堂教学中由主角变成导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探索出适合于新课改发展的路子。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