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课堂上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焕发课堂生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龚靖雅
[导读] 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得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确实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是最有用武之地的,然而是不是只要应用了小组合作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在小组合作应用如此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几种特殊情况则影响着小组合作的功效。

龚靖雅   义乌市江湾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得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确实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是最有用武之地的,然而是不是只要应用了小组合作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在小组合作应用如此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几种特殊情况则影响着小组合作的功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 特殊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25-01

        如果说,课堂是伟岸的树干,那么学生便是树上的叶子,学生的状态也反应了课堂的生命值。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则课堂生命值低或者为0,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富有活力则课堂生命值高或者爆满。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信息技术课堂的环境利用则得当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堂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的。然,只有我自己明白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一点点的去解决。或许其他老师眼里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的情感那是相当深厚,但其实我明白那是对电脑游戏的憧憬。这就好比多年不见的好友飞奔而来,当你想着回她一个大大拥抱的时候,她却用极度夸张的口吻先说:“哇,这件衣服真好看。哪买的?我也去买一件!”此时,你的心一定像喝了雪碧一般的透心凉了吧?刚开始教信息技术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就是在这种时常激动着又不断低落着的状态,因为学生热情飞向机房的时候不是冲着有一个能传授技术的老师,而是能够趁着老师不注意就可以偷偷玩一下的游戏。那感觉悲催透了。
        有一次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偶听老师们也在感慨信息技术老师的尴尬处境时,一句话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当火热的心遇上冰冷的技术,这是需要磨合的。要让信息技术课堂由内而外的焕发出课堂的光彩,我有必要做一些什么了。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那么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绝对不会有多高。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调整学生的状态,控制他们对游戏的热情,提升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热情和尽可能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把孩子对游戏的热情转移到课堂内容上来,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觉和同学的互相监督。小组合作必不可少。确定小组成员及合作分工的细节后,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特殊”学生。
        第一类“特殊”学生——给力的实力,不给力的电脑。
        这样的学生本身有着不错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完全能够自行完成,但是因为电脑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往往技术不如她的学生都已经上交任务了,她却仍在无奈的前进着,而影响进程的原因还不是内因而是外因。
        404班的小楠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她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大家的电脑都是破旧类型的,没有对比她的情绪也不是很明显,只是偶尔的抱怨怎么电脑这么卡,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松她的心情“等等吧,老师也很无奈,如果踢一脚电脑就能跑得更快,我早就帮你踢一脚了”。或者说“电脑老了,跑不动了,理解一下下吧”。此时,她也看出了我的无奈,也接受了我的调侃。后来进来了一批新的电脑,大部分学生都用上了新电脑,她很开心,因为她也是使用新电脑的其中一员,然而好景不长,其他同学的新电脑使用情况都不错,唯独她的在使用几周后出现了问题,开机都要半节课,打开一个软件要几分钟。这件事情终于引爆了她内心积压依旧的不满情绪,她哭了,而我却无能为力,只是安慰说我会尽快把电脑修复起来的。因为目前安装的是Win7系统,需要联系电脑公司的来重装,我联系了厂家,那边也积极安排人来重装,当时系统使用正常,又使用了个把星期就到了寒假时间。不曾想开学后这台电脑经过一个寒假的休眠,又开始闹起情绪干脆罢工了。小楠原本美丽的心情再一次受到创伤,虽然我有安排她与其他同学合作,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学生,不喜欢在边上看着同学操作更喜欢实践操作带来的快感。此次,我没等她表达出情绪,就主动和她说:“电脑又出故障了,已经联系别人让来修理。


”后来代理商派维修人员来维修核实是硬盘损坏由于还在保修期内,需要厂家来上门服务,所以又耽误了几个星期。终于,小楠位置的那台电脑可以使用了,她也很快就完成任务了。等到下课的时候,趁着排队的空档,小楠走到埋头登记任务完成情况的我边上,悄悄地说:“老师,我的电脑可以使用了,谢谢你。我很开心。”瞬间,我有飙泪的冲动有木有?当时我笑了,欣慰、无奈、激动,各种情感交织,无以言表。
        第二类“特殊”学生——给力的实力,给力的电脑。
        这类学生太给力了,所以往往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和霸气,也正是如此有着一种我凭什么要听你的不服从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时不时的传递一些小组合作意识,并让他们知道英雄是孤独的,只有让身边的同班跟着一起进步才能获得别样的幸福和快乐。虽然,不能让所有的实力派摆脱自我,但是几经努力,还是看到曾经的散沙正努力向着一个方向聚拢。
        第三类“特殊”学生——不给力的实力,给力的电脑。
        开始的时候我真觉得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后来转念一想,如果让一个本身实力不给力了,还把破旧电脑给他使用,那他什么时候能够进步呢?所以我从未有意让这类学生停止折腾电脑的脚步,就算一节课打不了几个字我也不会怪罪,只要认真努力的想着去学习,我有什么理由去怪罪他呢?只能利用小组之间的合作精神来促使他进步。403班的小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基础不好,别人都完成了,他还在慢慢的摸索着,组长帮忙却让两人不愉快,原来是两人沟通出现了问题。组长认为小泓不接受帮助,有不自量力之嫌,而实际上是小泓因为基础太薄弱了不理解组长所说,无从下手,还不如自己再琢磨琢磨。了解了经过后和小泓达成共识,如果遇到问题主动提问,尽量说明是哪里不会这样帮助的人也可以更精准到位的提供帮助。此外,我还和组长沟通,让他如果发现小泓哪里没有掌握,哪怕本堂课的任务不完成,只要把那个知识点教会了可以。组长和小泓均接受了我的建议。
        第四类“特殊”学生——不给力的实力,自动放弃电脑使用权。
        301班有这么一个学生叫小凡,因为电脑有限,我安排他和一个电脑操作不错的学生合作(此生操作很快,基本他完成任务后还有半节课),但是小凡宁愿傻傻坐在那里看着同伴操作一节课,也不愿主动去操作。我发现这个问题后,问小凡为什么不自己试着去使用电脑呢?边上的学生立马插嘴说:“他说他不会操作就不来操作了。”我一听,傻眼了,问他:“真的吗?”他低着头不说话,我继续说:“现在有机会操作你不把握,那以后就真的不会操作了啊。你难道希望自己以后也不会用电脑?”他摇摇头,我趁机说:“那你就要趁现在就多练练呀。”
        看着他还是站着一动不动,我想他是不是在想我会不会怪他动作慢而不完成任务呢?我摸摸他的头,说:“去吧,只要你现在开始练习了,不管你是不是完成任务,都是一种进步啊!”终于,他开始挪到电脑先,试着操作,加上高手的指点,他开始了基础的操作。一周后,快下课的时候,组长还没把登记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的小册子上交,小凡就主动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今天我把任务完成了!”
        我很开心,并及时鼓励的说:“你还说你不会,你看,其实你也很厉害啊!”说完,我就看到了他自豪的笑容。
        作为副科老师,尤其是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的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在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注远不及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来得细腻。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冰冷的技术,让它学生求学世界自由流淌,终有一天学生们会喜欢的是我的课,而不是我课上时不时可以偷偷玩的网络游戏。掌握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其内心需求,使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姬秋芳,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62-63
[2]李咏吟,美善和谐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