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设计解析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苏凤梅
[导读] 基于分析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设计。首先分析出STEM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学科融合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声音知识学习与探索创造条件。其次通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实践活动的设计形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与感悟科学知识,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苏凤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山小学
【摘要】基于分析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设计。首先分析出STEM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学科融合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声音知识学习与探索创造条件。其次通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实践活动的设计形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与感悟科学知识,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声音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9-01

        在素质教育与课改的全面推进下,STEM教育理念得以发展,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STEM教育理念突破学科之间的束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由于STEM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尤其对于小学科学声音单元教学的设计,能够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比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与探索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一、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声音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STEM教育,就是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和Math(数学)这四门学科集一体的综合教育。而科学这门学科,最大的作用就是对生存的物质世界,进行正确的认知与合理的解释,技术、工程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加工、改造,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则数学更是为技术与工程的改造,提供其技术工具[1]。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应用STEM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促使学生展开各类科学问题的探讨,来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
        同时,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需要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效融合,比如以教科版中的“声音”单元来说,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意义重大,所以在STEM教育理念下,就需要教师结合物理、历史等等知识,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声音单元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并且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确保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二、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声音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声音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用STEM教育理念,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一种真实性、生动性与趣味性体验,同时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所学的科学知识[2]。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完成学习之后,知道最终的学习成果,以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实现高效的科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比如教科版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观察物体发声现象展开,需要学生认识并能描述声音中含有的丰富信息,以及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所产生,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不同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震动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声音,例如上课铃声,将学生引入声音世界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同时教师为学生模拟创设情境,规定一个项目“让塑料袋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使用不同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制造声音,明确塑料袋发声时需要做出的动作,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二)组织小组实践活动
        由于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为学生单纯的传授知识,并以灌输式的形式为主,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之下,不得不配合教师完成学习,而影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阻碍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3]。而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所以在STEM教育理念,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探究活动,去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并且有利于实现师生的互动。可以说,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在探讨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以便学生探寻到解决的办法,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比如教科版中的《声音的传播》一课,需要学生知道声音在空气、液体与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以声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上。因此,科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声音传播的探究活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例如,探究声音在水中传播情况,将手机装入塑料袋后扎紧袋口,用细线悬于水中,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手机,去观察与记录铃声变化;探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一名同学轻敲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将耳朵贴在桌子不同部位听,记录声音传播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理解与深刻的印象,实现学生的高效率科学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声音单元设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与感悟科学知识,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教师应用STEM教育理念,为学生精心设计声音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科学探究,去发现声音的奥妙,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科学问题,以此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菁. 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思考[J].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9(3):78-79.
[2]徐敬标, 闵杰. 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建模——以《降落伞》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 036(001):41-46.
[3]包卉. 浅谈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新探索[J]. 编辑学刊, 2020, No.194(06):104-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