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祁永军
[导读]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需要让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方法,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状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以此来确保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愿意做主动学习,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有学科素养的养成,也有综合素质的成长。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全面发展。

祁永军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关镇南村学校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需要让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方法,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状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以此来确保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愿意做主动学习,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有学科素养的养成,也有综合素质的成长。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08-01

        前言: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资源和方向,在教学中将生活与知识融合,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生活中知识呈现的具体情况做教学引导,可以降低学习探究的难度,指明学习思考的方向。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转为科学知识的思考和应用,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在应用中需要把握物理知识生活化和教学生活化,以生本思想为基础建立正确的应用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生活化课程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能够让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生动的观察和感知,符合中学生的喜好特点。但是,只是做物理理论的情境展现,会出现机械化的理论总结式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想法和看法,也会制约知识学习兴趣的建立[1]。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情境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以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为基础,形成一个关于生活的物理知识情境。这样的知识导入更为自然,还能让学生的生活认知与理论知识做结合对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让物理知识的认识有直观和抽象的双重理解。比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大气压强变化下的生活现象做展示,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经历感知大气压强的理论知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探索性的思考。在构建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活化内容与知识的联系,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情境不仅做知识学习引导,也使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完成。
        二、建立生活化课堂实验教学,提升科学认识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做物理原理分析的主要方法。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可以做生活化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操作,也提升实验教学下的科学认识,使学习中有主动分析,并增加实践操作的过程。生活化的课堂实验教学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基础,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者开展理论知识的生活应用。这让实验教学中的知识认识有生活做参照,而生活材料也使学生有实践性的实验行为,能够促进科学思考[2]。


比如在《光现象》的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关于光各种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用小镜子去科学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以水杯探究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把课程知识变成生活化的观察,学生在其中会有实践性的操作,也就会对理论知识做科学性的理解,并且在实践实验操作中能够培养物理知识学习理解的兴趣,对生活现象的感知还能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生活化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多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的表达,以具体的想象和生活问题为导向,确保知识的科学认识,也使学生从中有学习方法的建立。
        三、设计生活化知识应用问题,培养学科素养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科素养培养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为主,在教学中的培养容易出现理论要求的情况,学生无法建立学科素养的认识,也没有相应能力的形成。鉴于此,在教学中要设计生活化知识应用问题,让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之后有延伸性的思考,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的知识引导会使学科素养有实践性的延伸,保证了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3]。比如在《家庭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如果家里要装修,需要重新规划电路,其中有热水器、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怎样设计能够既保证安全,又便捷?”,学生在问题下的知识应用会有想法的完善,也会有理论知识下的科学思考,能够提高知识教学的效果,也能让学生有综合素质的成长和发展。
        四、组织生活化课程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上,教师要落实综合性学习,组织生活化的课程实践活动,让物理知识有实践应用,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活动综合能力的成长。生活化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走进生活应用。比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去测量生活中事物的密度,其中以常见的物质为主,并在实践活动之后,开展活动总结,建立生活中常见物质密度表,让科学学习行为变成物理知识的应用练习。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针对理论知识做实践性的应用,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地理解,而知识的生活应用中会强化学习认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让理论知识认识与生活体会结合,为知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学生在其中会有准确的认识和主动地学习应用,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培养物理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挖掘课程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更要注意学生的生活认识,以保证生活化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使学生愿意做生活化的物理知识探究。
参考文献
[1]马志刚.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2):59-60.
[2]张焱然.探究创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94-95.
[3]沈文笑,刘艳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