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冷旭光
[导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超乎国人的想象,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去更好的驾驭信息技术,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为每位高中生所熟知,然而,反观现实生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其存在着一些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旭光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  江西  奉新  330700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超乎国人的想象,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去更好的驾驭信息技术,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为每位高中生所熟知,然而,反观现实生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其存在着一些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06-01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止步不前。为了构建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营造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一、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将高考作为升学的标准,而信息技术又不是高考中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不学没事,明不明白不重要,不影响我考大学。这种心理的泛滥,无疑会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极大的弊端。不仅如此,就连许多老师、乃至学校都认为:信息技术不影响我校的高考升学率,可有可无,随便上以上就可以了。在这样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学生、老师、学校不得不放下与高考无关的一些课程,都是全身心放入高考科目的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复习中。就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并没有达到标准,其教学效果也深受影响,未能实现应有的效果。
        (二)受传统学习观念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高中信息技术的操作性比较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无法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重视程度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在学海上泛舟时,教师就是学生的灯塔,身为学生灯塔的教师,理应为学生指引方向。但是,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不够清晰,导致自身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何谈对学生进行方向上的指引。


因此,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益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毛主席曾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同样的,教师也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将伟人的战略思路运用到自身教学中,这样才能为祖国贡献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在线教学视频的制作,要秉持着教学内容为主、技术为辅理念,在整合信息技术教材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引入课外多元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编程理论知识、应用软件实现案例,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将微视频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并上传信息技术微课视频至网络在线平台中,以供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之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应利用网络微课教育平台,着重围绕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等呈现方式,进行教学情境、重难点内容讲解、在线学习测验、互动交流的授课环节设置,为学生提供课堂信息技术训练实践、小组互动交流的机会,与其针对某些疑难问题展开探讨,使学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理论、运用学到知识解决课程实践问题。
        (三)践行全面评价教学,指明学生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的重要教学行为。在应用新教学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践行全面评价的良好教育理念,将教学评价渗透进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教师应当注意自己评价的方式及内容,将激励教育理念与差异性教育理念融合进评价中,使评价可以发挥增强学生动力、为学生指明方向、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小组并没有合理分工,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其他学生只是在听该学生的讲解。对于这种小组,教师需要施加直接的干预,如要求该学生停止主动指导,并让其他学生依据能力与兴趣接手理论理解、实践操作等工作。并且,教师在施加干预时,需要说清楚施加干预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实践作品,对学生进行个体性的评价,如指出学生在理论或者实践方面的不足,肯定学生的进步。总体而言,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然后通过激励性的互动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任重而道远,更多的问题我们尚未发现,现在显现出来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以后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来进行探索,进行课程改革的策略一定也不只是这些,总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跟随时代脚步,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会,梁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0,22(18):181-182.
[2]陈丽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9(08):73.
[3]王玫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教育,2018(23):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