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寓言故事朗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楼兰
[导读]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受到重视。教师在寓言故事朗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朗读,同时有助于他们得意、得法。

楼兰   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受到重视。教师在寓言故事朗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朗读,同时有助于他们得意、得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寓言;朗读教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5-01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朗读教学占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它集合了眼、口、耳等多种感觉器官,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时期提高低年级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需要我们系统化的全面分析和有效的教学对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中寓言故事往往成了低年级的主要课外读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故事的味道、得到寓言的灵魂。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朗读越来越重要,一节语文课有了“读”才绘声绘色,才有“语文味”,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朗读教学效果好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寓言故事不仅是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一个能好好实施朗读指导的好体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对朗读产生快乐的感觉。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理念影响深。在教学一线,大多数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听”“写”能力,把语文也进行“题海”训练,对于“读”不够重视,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教学效果低,朗读质量不够高。
        2.教学方法较陈旧。新时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经常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这样的方式方法,会使朗读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只浮于表面,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就不高,等到高段就会慢慢失去兴趣,产生朗读疲劳。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不高,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参与者问题。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有着重要的组织、指导作用。而当下许多教师不能及时跟进新理论,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寓言故事朗读教学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应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朗读技巧知之甚少,理解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组织,创设有趣的情景,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惟妙惟肖地讲故事,去学习朗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我设计过这样一个环节:
        片段一:
        首先,出示第一自然段,以讲故事的口吻来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有趣的故事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谁想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1:它们两个相遇了。



        生2: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
        师:你说的更具体了。知道了它们两个的位置。那么,井沿在哪儿呢,谁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出“井沿”。
        师:井的边叫井沿,那帽子的边就叫做——帽沿,桌子的边叫做——桌沿,床的边叫做——床沿。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沿了吗?
        师:谁来帮青蛙和小鸟找到自己的位置呀?
        请生张贴。
        师:多么有趣的相遇。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讲一讲故事的开头。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有趣的互动,将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等形式与寓言故事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朗读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模仿,体会寓意
        低年级的寓言故事含蓄、凝练,常常以“童话故事”的身份出现,其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有趣的情节、生动的对话,各有特色,也使得故事朗读更为重要。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可以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学习经验出发,进行模仿,过了一把“演员”瘾。通过想象、模仿自己就是种葫芦的人,会用怎样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葫芦的喜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此时可以将“每天”进行拓展,延伸为“今天、明天、后天”,也可以把“每天”拆分为“早上、中午、晚上”,感受“每天”“自言自语”“盯”这几个词的含义,进而切身体会种葫芦的人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的葫芦有没有长大。当学生理解了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后,再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读好、读懂人物,此时,这个片段的教学就成为整个寓言故事朗读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更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和灵魂。再如《坐井观天》和《寒号鸟》,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皆出现了对话,而这两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学习分角色朗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先指名让学生读,其他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再回归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去揣摩、体会和把握角色对话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再一次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扮演,练习朗读。
        整个朗读教学过程,通过模仿,全班参与,把寓言故事朗读教学进行情境化,既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又把握了寓言的主旨。朗读教学中没有灌输、说教,教师隐退,有的只是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
        (三)展开想象,把握语境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更是低年级小学生必备的,因此在进行寓言故事朗读教学时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同时,寓言故事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上会有不断的变化,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空间,进行朗读上的指导。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通过朗读得知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不一,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紧抓“无边无际”拓展,想象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教师可以板书出(大海、宇宙、太空、草原、森林)这几个地方,然后配上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鸟,跟着它一起飞一飞,并通过句式(“小鸟飞呀飞,小鸟飞过无边无际的——。”)朗读来进一步感受天的无边无际。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和朗读,顺势引出小鸟会用怎样的语气对青蛙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学生自然而然会回答——“肯定”、“理直气壮”,再次进行朗读,进入语境,能读懂寓言故事中人物对话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时,再想象当时小鸟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配上动作,再一次进行朗读,进行感受寓言故事所带来的一种趣味、一种智慧。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从思想上入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度重视朗读教学,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朗读方式,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对话、情节,进行朗读教学补白,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到快乐,领悟朗读的魅力,提升朗读自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成林.提高小学中段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的四点建议【J】. 课外语文,2018(33):64
[2]蔡海蓉.寓言于事,寓意于言,寓法于教【J】.小学教学研究,2018(2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