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咏柳》教学叙事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尤成群
[导读] 《咏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一首古诗
        尤成群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725400
        《咏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一首古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尤其要观察岚河两岸的柳树,看看它们的颜色和形态,摸摸它们的树干和枝叶。对于这一熟悉的景物,学生之前并没有留意,而这一次的近距离接触,就充分感受到了柳树独有的美丽,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导入时,我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走进大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兴趣高涨,争先恐后,说得热火朝天。有的说,他看到了岚河的水清波荡漾,好似铺着碧绿的绸缎;有的说河边上的迎春花都开了,金黄金黄的,好像密密麻麻的星星;有的说两岸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随着风儿翩翩舞蹈。我顺势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简介作者,并解读题目的含义,对《咏柳》一诗形成整体印象,奠定了学习这首古诗的情感基础。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满心欢喜进入文本,在读中感悟柳树的美,体会春天的美。《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学习优秀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因此,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指名读、挑战读、齐读等方式,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图片、注释,以同桌合作的方式,逐字逐句理解诗意。学生有了课前的观察,自学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在汇报自学效果时,学生不仅仅说出了诗文中字句表面的意思,而且还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补充。短短的二十来个字,被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成了色彩鲜艳、摇曳生姿、动感十足的画面。我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美妙的画面。为了强化这生机勃勃的印象,我又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春天到了,花开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有的说,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柳叶,好像挂着无数的碧玉一样,好想去采摘一片。有的说一阵春风拂过来,千万条柳枝随风飘动,好像许多仙女正在挥舞着,绿丝带拂过河面,河水流得更欢了。有的说,有几只燕子从远方飞回来,叽叽喳喳,还在柳树的枝叶间捉起了迷藏……
        多么美丽的画面呀,置身其间你想做什么呢?有人说想唱歌,我就说你唱吧,学生就唱起来;有人说想跳舞,我说你跳吧,学生就跳起来;还有人说想画画,想照相,想朗诵,于是我就让学生站起来,通过朗读,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展示这迷人的春景。学生就手舞足蹈起来,声情并茂朗诵起来。
        可是,这首古诗的魅力不仅仅韵是律美,画面美,意境美,还有着其独有的修辞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我又顺势开展了一个采访活动:
        “贺老师好!为什么您能把柳树写得这么生动传神呢?”
        学生们沉思片刻,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因为我热爱春天,热爱柳树;有的说,因为我仔细观察了柳树,发现了它的美;有的说,因为我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您是怎么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他说,他觉得柳叶嫩嫩的,绿绿的,好似碧玉一样,所以就想象到了这一棵柳树好像碧玉装饰出来的一样,所以就写出了“碧玉装成一树高”这个句子。
        “还有补充的吗?”我追问。


        他又说,他觉得柳枝细细的,长长的,好像丝带一样,所以就想象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句子。
        “你真善于想象,可是柳枝真有一万条吗?”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此处有点夸张,以显示柳条之多之密,就像李白写庐山的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仿佛无数柳条在迎风飞舞。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们的大诗人不仅仔细观察了,而且还充分地发挥了想象,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才有了如此精妙的神来之笔。请大家继续看看,在这首诗里,还有这样神奇的想象吗?”
        一个同学直接站了起来说,诗人在结尾自问自答时,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二月春风比作了剪刀。我顺势问,你们能模仿春风剪一剪柳叶吗?学生们伸出小手做剪刀状,一边挥舞一边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就展现出来了:二月春风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诗人正是被这迷人的大好春光所陶醉,才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咏柳》,以赞美柳树的方式,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赞美这美丽的大自然。
        “当你看到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时,心情如何呢?请带上你的感受,自由地吟诵这首古诗吧。”我顺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有人边读边做起了来回踱步的样子,还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边读边做出了抹胡子的动作。此时此刻,学生融入了自己情感的朗读,就充分地体会了柳树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美妙。
        “此时此刻,你就是在春光中流连忘返的诗人贺知章,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柳树,吟诵这大好春光吧!”我再一次推动了朗读的高潮,教室里又响起了学生热烈的读书声。“现在,你只是五四班的一名学生,当你走到河边,看到迎风招展的柳树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诗人——?,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古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教室里的读书声更热烈了。
        “同学们,世界上最残忍的方式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在去年,环卫工人为了规范整齐,把岚河两岸的柳树都给拦腰锯断了。当时我看到了那一截一截树桩,以及散落在地面上的枝叶,心里十分难过,也写下了一首古体诗《咏柳》。现在我来读一读自己创作的小诗,我一边读一边做起了动作,学生也跟着我读起来了。读完,我问学生,同是歌颂赞美柳树,看看老师的这首诗和大诗人贺知章的那首诗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朗读后,发现了两首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以及表达情感上的不同点,这就培养了学生对古诗鉴赏的能力,达到了迁移学习和知识巩固的目的,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进行拔高训练,我还顺势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下去后继续搜集写春天的古诗,还可以仿照学过的古诗写一写春天,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一首完整的古体诗。
        就在第二天,班上就有十几个孩子主动交上了他们的作品,虽然语言稚嫩,也不符合平仄规律,但是我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古诗的种子,也扎下了美的种子,这就足够了。
        在这节古诗词教学中,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说、读、想、演、仿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