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玲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实验小学 235300
摘要: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应当落实单元整理体念,在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将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体系分摊到各课精细定学,精确定教,从而让学生课课有所得,情智共发展。
关键词:单元整体 三位一体 阅读方法
统编新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2019年秋,我任教三年级语文,和新教材拥有了一年的亲密接触。在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方面,我注重落实单元整体理念,做了如下努力:
一、课内教读,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读课主要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教给学生读书与习作的方法。让学生细味文本、走进情境、享受语言的同时,每课皆有所得,每课均习得方法。
教读课文,首先要考虑教什么。教什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均清楚明白告诉了我们。以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学段目标中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单元目标为“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2.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本单元中,课文《花钟》《蜜蜂》为教读课文,因此这两篇文章就承载了让学生习得以上阅读、习作方法的任务。
明白了教什么,自然就会有重点、有取舍地去教读。《花钟》一课,我先通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教给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先是让学生读中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是具有概括性的关键句?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语句能够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而第二自然段,则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这样,学生就初步掌握了概括段意的方法。
本篇课文教学重点二,则是让学生体会运用语言的生动与精妙。我精雕细琢第一自然段,出示文中描写鲜花开放的原句与老师写的句子做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花开,作者紧紧抓住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就显得生动、巧妙。接着,我们盘点了一下这些优美的词语,各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就能够轻松背诵,积累语言。然后我又引导看文后练笔,观察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的姿态,或者回忆你最喜欢的花朵,看看能引起你什么样的想象?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来写一写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精彩纷呈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流泻而出了。
《蜜蜂》一课,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几个回合的读,结合课后练习1,引导学生提炼重要信息概括试验步骤,理清叙述的条理。再次,读的过程中,结合课后练习2,体会“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两点四十分”等词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具有语言严谨、叙述有条理、用词准确,其中不乏说明文运用数据说明事理的特点。“运用数据说明”这一方法,我依然采用对比句子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即隐去句子中的数字,用表示概数的词语来替换数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会理解到运用具体详实的数据来说明事理,其结果更真实可信的特点。
正是由于本单元课文中《花钟》《蜜蜂》两课工笔细描式的教学,又尤在细微处、重点处、方法习得处下功夫,才能为随后的自读课文《小虾》及习作“写一项小实验”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内自读,学以致用
自读课文,当“教略而学丰”,引导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进行自主性的泛读。
以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虾》为例。我是这样处理的:一读,放声朗读,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内容;二读,默读,默读有助思考,看看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其大意(此时便用上了教课中学到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学生马上发现,第一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即为关键句,足以概括全段内容。三读,依旧默读,文中有哪些句子描写尤为细致生动?拿笔圈划,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看法和想法。学生对第二自然段中小虾外形描写及第三自然段中“一张一张的”“一翘一翘的”“一突一突的”等动作描写非常感兴趣,认为写得细致、逼真,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此时则是“推敲、锤炼语言”的延伸)。联系前面《花钟》《蜜蜂》两课,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写好一种植物或者小动物,就要认真地观察它们,观察得越细,写得越好。”我借机播放“小狗玩球”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认真观察,关注小狗的眼神、动作、叫声,看谁观察最细致,描写最生动有趣。
学生大感兴趣,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片段,如此,就将“学以致用”落到了实处。
三、课外阅读,形成习惯
课外阅读,也不能仅仅只是放任学生随意阅读,而是适宜与单元目标相结合,使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自主的、有兴趣的进行阅读。这样,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蜜蜂》《小虾》描写的均是小生灵的故事,三年级孩子对此也特别有兴趣。结合教读与自读,课外,我引导孩子们共同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这也是教材中推荐阅读篇目。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顺序如下:名著导读课(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蝉》《蟋蟀》《萤火虫》精彩片段;圈点批注,品读精彩篇章并作交流;说感受,体会法布尔观察之细致,描写之精妙;提出课外自读要求)——课外自读,小组随时交流——成果汇报课(各组展示读书成果,评选最佳读者、最佳读书小组)。
学生的读书成果显著,且方式多样。手抄报,图文并茂;思维导图,清晰直观。某小组制作了很多昆虫的“面具”,戴了面具各自作“自我介绍”,分外有趣;某小组成员均仿写了观察日记,细致记录了自己喜欢的昆虫们,分外精彩;某小组则精心制作了PPT,文字和视频相结合,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为老师,我由衷感叹: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就是把鱼放入深海,让鸟飞在蓝天,他们拥有了一片如此广阔、浩瀚而神奇的天地!
除“整本书阅读”之外,我也非常重视学生古诗词积累。仍是这个单元里,学了《花钟》,学生对各种花朵充满兴趣。于是,接下来每天早读时,我都给学生补充一首描写花的古诗词,如《寒菊》《早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我们共同吟咏这些齿颊飘香的诗句,“非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共同开启了一个个美妙的清晨。我相信,学生的语言会因此更加丰富,对美的事物会有更敏锐的感悟力,文化底蕴也会因此而更加厚重。
综上,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应当落实单元整理体念,在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将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体系分摊到各课精细定学,精确定教,从而让学生课课有所得,情智共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慧芬. 整合单元阅读教学素材 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J]. 课外语文, 2020, 000(009):P.114-115.
[2]郝忠勇. 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新体系[J]. 内蒙古教育:a, 2018(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