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原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我国新时代立德树人大教育观的背景下就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其基本能力,还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等。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当前阶段的教育背景,不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度,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部分,主要因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启蒙性,能够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与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成长至关重要,能够促使学生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核心素养,但是受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没有较强的重视度,导致其重要教育作用难以获得有效发挥,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课程本身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其综合发展。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中包含的核心素养方向
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推动背景之下,人们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而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顺应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品行,其中主要包括了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底蕴等几大方面。这不仅仅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教育方向。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方面,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人文底蕴,有效强化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运用、理解与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能够得以有效形成,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在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且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对于自我的评估、自我调整与自我控制等,促使学生得以良好的自我发展与成长。在学生的社会参与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的良好态度与行为,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遇到挑战与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进一步有效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二、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需注意的要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综合发展、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需要保持科学性的原则,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当中的重点部分,全面掌握当前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则,不断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教师需要秉持时代性的原则,结合当前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掌握当今
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对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促使自己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具有时代化特征,这也是顺应现阶段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需要秉持民族性特征,在有效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文化理念的有效渗透,促使学生能够对我们国家的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传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心。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于课本教材,用师德影响学生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整个课本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抓住其中的核心知识点,并且结合当前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与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形成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与教学责任,促使学生的个性、意识与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强化。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其中涉及到了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授课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观察交通情况,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明确一些交通规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展现出来,并且为学生创建一定的表演空间,这样能够有效立足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了一些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以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分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危害,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并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积极且持之以恒实践遵守交规的行为。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多角度多维度的运用,教育的信息技术化程度大大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首先搜集到了《狼来了》的动画视频以及适合三年级孩子理解力的关于诚实的故事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将课件中的资料播放了出来,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对于动画视频、故事视频等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中都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与体会。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原本不诚实的行为等,并且要求学生说明以后应该怎样纠正,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诚实守信的品德,有效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与生活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只是教师单纯按照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与分析,并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与我们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没有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鉴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强化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不断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时,为了强化班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选择性的恰当的引入了一些新闻上的发生在本地的真实法律案件,因为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有很强的现实感与说服力,在讲解案件分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对法庭辩论活动进行了模拟演示,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真正意义上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可以从立足于课本教材、注重情境的创设、与生活相结合等多方面出发,设计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多方法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3):35-36.
[2]张传燧,左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从小学抓起[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4):1-9.
[3]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