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朱永梅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朱永梅
[导读] 情景化教学是这几年新兴的教学手段,很多数学教师都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可是就实际教学成效而言,问题情境发挥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数学教师在采用问题情境时,陷入低效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本课题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理论启发。

朱永梅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情景化教学是这几年新兴的教学手段,很多数学教师都将其运用到课堂上,可是就实际教学成效而言,问题情境发挥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数学教师在采用问题情境时,陷入低效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本课题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理论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06-01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革新,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手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特定的场景,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力,将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较低,并没有为课堂教学发挥积极影响,所以,有必要针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不够多元化
        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影视片段、游戏素材、生活案例等,教师应当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寻找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提供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数学教师用于创设问题情境的资源较少,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分数、小数运算时,往往会设计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使用次数过于频繁,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倦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运用各种素材,保障情境的多元化。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重点以及教学内容比较模糊,并不清楚哪一部分知识需要着重讲解,因而创设的问题情境比较低效,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一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薄弱。此外,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并不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熟悉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特长,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比较简单,不需要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很少向学生做出解释,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参与性较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借助于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记类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会给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熟悉教材内容,清楚教学重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全面、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并将之当作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难题,围绕学生的易错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当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问题情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小学生的立场进行分析,创设的问题情境与生活联系越紧密,吸引力就会越强,便于学生理解。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较小,学生很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无法充分吸收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比如在向学生讲解倍数知识时,可以创设商品单价的案例,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一支钢笔的价格是10元,那么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知识,可以轻松得出钢笔比铅笔贵8元,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10元里包含几个2元,让学生掌握倍数知识。
        三、总结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问题情境做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师在运用时应当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淑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9):38.
[2]刘珍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0):378.
[3]韩亚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12):135.
[4]武连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