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丽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杨楼镇杨楼小学
摘 要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数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与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师课后布置作业,检查时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如获至宝,这个资源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个资源一定是有研讨价值的,有时往往是错误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时恰到好处地组织全班学生展开深入研讨,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
一、案例描述
1、案例实施背景
百分数是六年级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用百分数应用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案例实施过程
本案例是学生学完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之后,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
题目:请你构思一个小故事,并提出一个问题,使其能用下面的算式解决。520÷20%×25%-520=130(千克)
作业要求:符合实际生活情境,题目叙述要清楚,讲解要清晰。
本节课是《百分数应用的练习课》,出示这个算式520÷20%×25%-520=130(千克)主要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析、找准数量关系。编好以后发到班级优化大师里,以便老师检查。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其中约有50%的学生编写的是关于卖水果的解决问题,班上有一个学生也编写了一道卖水果的解决问题,但是这道题有错误,因此利用这个学生编写的解决问题,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有关百分数应用的练习课,这节课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png)
在上课时,刚利用一体机呈现这道题,有一部分学生很快就读完题目,然后直接在练习本上开始计算,根本没有发现这道题目有错误,但是有个学生发出质疑,说这道题出错了,不能解。听到有学生发出疑问,大部分同学都停下笔,又重新认真地看一遍题目,这时又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题目出错了。
发出质疑的学生:老师,这题的问题提错啦,不应该是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
师:怎么提错了呢?(明知故问)
发出质疑的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1和信息2,可以清楚的知道下午卖出的苹果要比上午卖出的多,而问题却是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克?显然这个问题是不合理的。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好孩子,那谁有好办法把这个题目修改正确?
生(大部分):把“多”字改为“少”字就可以了,变成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千克?
师:这时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问题不变,还是上午比下午的多卖出多少千克?怎样修改才能使这道题正确呢?
生1:改成上午卖出520千克苹果,占全部的25%,下午卖出全部的20%就可以了。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想法,如果是上午卖出全部的25%,下午卖出全部的20%,那第一步就应该用360÷25%,这样就与题目中的算式不一致了。
生3:,我认为可以这样改,上午卖出的占全部的25%,下午卖出520千克,下午卖出全部的20%,这样就合理了。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这道题的算式改成360÷20%×25%+360,你觉得还可以怎样改编这道题?
针对这个算式,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的热情非常高。
讨论完这道题后,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把算式改成:360-360÷25%×20%,也能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个算式编写百分数应用题,看谁编写的题目好,然后上传到班级优化大师里。
在课堂教学中,布鲁诺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通过此“错误”资源,捕捉机会,引来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一道错题转眼一变,变出多道题,一道题又生出许多种解题方法,学生编写题目的热情越来越高,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二、分析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数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与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参与学习时出现错误以后经常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会放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力求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展现自己。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要欣赏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和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笑脸化解学生的尴尬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最终获得进步。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把它作为一种生成的课堂资源展开挖掘。
课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类,捕捉有价值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有研究价值的,有时往往是错误资源,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教师要针对生成的资源,组织全班进行深入研讨,提高课堂实效。
在上述案例中,经历了这个改错的过程,有收获的不止是那个发出质疑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他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会更合理。通过让学生观察资源、找出错误、改正错误,不仅分析了错误原因,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类似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开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的错误资源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学生自身,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中,“错误”资源,只要能合理的应用,就能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平日的讲授中,把孩子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去修改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立良好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及时搜集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把它当作改错题呈现出来,告诉学生,这是我们身边一个同学的作业,你认为他做的对吗?如果有错误,你愿意告诉他错在何处,并帮他订正过来吗?学生听说是自己班上同学的作业,定是倍感亲切,积极性更高。就像是在帮助自己班里的同学做好事一样,对于作业中错误的原因,分析会更具体,更到位,更细致清楚,印象也就更深,其他同学再犯相同错误的几率就会很低。与其把书本上的练习生搬硬套,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不如变成帮助同学改错题,效果会更好,课堂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双方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讨论活动中,多让学生说遇到了什么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疑惑,深入分析错误,探究错误的原因,从中可以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每个人的学习都要经历发现错误、解决错误、寻求真理的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样的探究过程才是真实的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每节课都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更大提升,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