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探索“沙土彩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梁跃
[导读] 宜宾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宜宾独有的文化财富。但是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校的学生们却不甚了解。我校整合乡土资源,利用宜宾历史文化遗存这一文化资源与长江沙土这一地质资源,探索培养学生美术创意实践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梁跃   四川省宜宾市戎州实验小学
【摘要】宜宾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宜宾独有的文化财富。但是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校的学生们却不甚了解。我校整合乡土资源,利用宜宾历史文化遗存这一文化资源与长江沙土这一地质资源,探索培养学生美术创意实践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宜宾陶俑、沙土彩绘、小学美术、创意实践、历史文化遗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0-03

        一、选题思考
        (一)宜宾历史文化遗存
        每当翻开中外美术史课本,笔者都会被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吸引,无论是青铜还是陶俑,无论是瓷器还是玉器,它们都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笔者搜索着这些文物的信息,它们有的出土于成都、有的出土于西安、有的出土于长沙……可笔者却从来没有在这些书籍中搜索到关于“宜宾”的信息,在宜宾当地的书籍中也鲜有描述,似乎这片土地没有在历史上激起一点点波澜。
        笔者深感自己对宜宾的历史文化遗存了解得太少了,家乡的人是否跟笔者一样呢?为此笔者做了前期调查问卷,此次问卷主要以我校教师、家长、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教师问卷调查来看,教师对宜宾历史文化遗存了解甚少;从家长问卷调查来看,90%的家长对宜宾历史文化遗存了解不多,平时在校外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也不够。只是偶尔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偶尔给孩子讲述过关于宜宾历史文化故事,甚至有多数的家长对这些从未涉猎;从学生问卷调查来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中,很少跟孩子聊起过宜宾的历史文化遗存,孩子的所知很有限,80%的孩子只知道大观楼,其他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不知道了。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笔者觉得应该通过一些校本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宜宾的历史文化遗存,当他们与别人介绍起自己的家乡时会更有文化自信。
        宜宾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很多,如:陶俑、青铜器、古建筑、货币,石刻等等。本文以陶俑为例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长江沙土
        宜宾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岷江、金沙江、长江在此汇流滚滚东入海。三江娃喝着三江水,三江娃淘着三江沙,沙土是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了。沙土是岩石经过侵蚀和风化而成的,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这与宜宾历史文化遗存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契合,并且沙土的肌理特性用于表现历史文物,有着自然的沧桑感。沙土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作为绘画材料它有着很多的未知性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二、“沙土彩绘”教学实践
        (一)积极探索材质特性,设置课程框架
        为了开展此次课程,笔者和同事们在全校五个年级中选拔了一批学生成立了美术校队,将校队分为低段一至三年级和高段四、五年级(笔者执教高段)。在校队成立之初我们就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通过实践去解决。
        沙土作为一个全新的绘画材料,必须让孩子们迅速掌握其材质的特性,设置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为以下四个教学实践层次。第一,让孩子了解沙子的由来及其特性;第二,根据沙子的材质特性寻求沙土运用于美术创作的方法;第三,寻找合适的展示形式呈现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第四,寻找合适的宜宾历史文化遗存题材,用沙土彩绘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构建教学实践策略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在他看来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做”的机会,否则会阻碍学生的自然发展。在他的“五步教学法”中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笔者十分尊崇杜威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当中也坚持将其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教学实践分为四部分内容,层层递进。
        1.初步体验——《和沙子做朋友》
        要让孩子们对课题的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一定要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设置问题,并且让他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实践一:
        (1)用沙子画画
        每人发一把沙子,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幅画,内容自定;(图一)
        (2)展示作品
        提出疑问:沙子在纸上没有办法直接拿起来分享给别人看,也不利于保存画面,该怎么办?
        (3)解决疑问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沙子固定起来?
        (4)实践操作
        利用各种材料将沙子固定成画,看一看哪一种方法最好。将作品贴好标签,下一周验证试验结果。
        实践二:
        (1)堆沙堡。
        各小组在20分钟内,将沙子堆砌成沙堡(图二)
        (2)展示沙堡
        提出疑问:沙子是散的,如何固定成沙堡呢?你用了什么方法?
        (3)解决疑问
        利用水可以将沙子固定成块状,但是水干了以后还能保存吗?还可以在沙子中加入什么呢?
        (4)实践操作
        利用水固定沙,利用胶固定沙,利用水和胶固定沙。做好标记,下一周验证试验结果。
        小结:实践一与实践二重在让学生和沙子亲密接触,了解沙子的特性,如果要用沙子进行艺术创作长期保存,必须利用胶质把它们固定住。实践探究出哪种材料可以成为最好的选择。实践一中,学生们使用了透明胶、固体胶、双面胶、白乳胶、泡沫胶等进行了实践测试。等待一周后学生们验证了自己的实践结果,在上述胶中白乳胶的黏合效果是最好的,固体胶如果涂抹得多不太容易掉沙但是涂抹少的话沙子一碰就掉,透明胶、双面胶、泡沫胶固沙效果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它们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在实践二中,学生们先是都用水固沙,后来孩子们在沙中加入乳胶尝试堆积沙块但是一周后的验证结果是失败了。设置实践二是想探索沙土不利用其它物品做胚底的立体成型效果,虽然沙堡没有堆成功,但是学生们学习兴致依然很高。
        图一(沙画实践)            图二(沙堡实践)
        2.再次体验——《积沙成“面”》
        结合上一次实践,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较好固沙的材质——白乳胶。


但是一粒粒的小沙子应该如何汇集在一起,什么样材质的底板才可以更好的承载他们呢?
        实践三:
        (1)发布“搜集令”
        请同学们在家搜集一切你觉得可以利用的板子或瓶子等,用于粘沙土。
        (2)实践操作
        将自己带来的底板或瓶子粘上沙土,方法自定。做好标记,下一周验证试验结果。
        小结:沙土彩绘必须借助各种材质的底板作为胚底,此次实践重点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材质用于创作作品的呈现。实践三中孩子们带得最多的是纸板,不过厚薄各有不同。瓶子有玻璃瓶和塑料瓶两种。学生粘的沙有厚有薄,通常男生粘的沙比较粗犷,女生粘的沙比较细腻。薄纸板如果粘的沙比较多就会变形弯曲,沙不多的话就没有变形;厚纸板粘的沙多也不易变形;玻璃瓶粘沙比较牢固,塑料瓶如果质地软的粘了沙以后按压瓶身沙块就会脱落。学生们得出结论硬质地的底板或瓶子都可以作为沙土彩绘的胚底。
        3.深入体验——《色彩密码》
        经过之前的三次实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沙土的材质特性,知道它必须借助黏合剂才能固定,通过实践三也找到了粘沙土的材质,接下来应该实践探索沙土的艺术特性了,于是笔者设置了《色彩密码》这个实践课程。
        实践四:
        (1)材料准备
        彩铅、重彩棒、炫彩棒、国画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等。
        (2)实践操作
        将自己带来的画笔或颜料涂在上一次实践课完成的纸板或瓶子上,不要求绘画内容,重在体验各种绘画材料在沙土上的色彩表现,寻找最适合在沙土上着色的材料,破解“色彩密码”。
        小结:通过此次实践操作,学生们发现他们带来的材料都可以在沙土上着色。彩铅就像在白纸上的表现一样色彩比较淡;水彩笔也可以上色,但是色彩会变暗(图三);油画棒和炫彩棒两种材质差不多的油性材料可以非常饱满的在沙土上显色,但是覆盖效果不佳;国画颜料稀薄的时候色彩效果不明显,藤黄、胭脂等植物色上色效果一般,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上色效果较好;水粉颜料和丙烯颜料效果比较稳定,色彩饱满可薄可厚,是最佳的上色材料(图四)。通过在沙子表面涂色,学生们发现沙子粗糙的颗粒上色后会有一些斑驳的肌理。
        图三(上色实践)          图四(上色实践)
        4.创意实践——《宜宾陶俑》
        针对四五年级的学生,笔者在众多的宜宾历史文化遗存中确定了“陶俑”这一主题的课程,之所以首先选择“陶俑”进行创意实践,是因为宜宾出土的陶俑主要是东汉时期的陶俑,东汉时期的陶俑造型比较拙,比例不那么严谨,线条圆润更适合小学生去表现。
        实践五:
        (1)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探究造型、色彩、线条特征;
        (2)欣赏唐代陶俑,探究造型、色彩、线条特征;
        (3)欣赏东汉陶俑,探究造型、色彩、线条特征;
        (4)设疑,宜宾有陶俑吗?猜猜宜宾的陶俑以什么朝代为主?出示宜宾陶俑,学生根据观察分析宜宾的陶俑特征符合哪一时期的陶俑。得出宜宾陶俑的种类、造型、色彩、线条特征;
        图五(东汉抚琴佣)         图六(东汉陶子母鸡)
        (5)出示教师示范作品(图七),学生倒推作画步骤;
        图七(教师示范作品)
        (6)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陶俑素材进行沙土彩绘创作。
        小结: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陶俑源于中国传统的墓葬文化,并分析探究了宜宾陶俑的种类主要有人物佣、动物佣两大类(图五、图六)。在造型上宜宾陶俑具有汉代陶俑突出的古拙质朴特征,它不追求精准的造型比例,但是人物动态表情生动且有感染力。在色彩上宜宾陶俑为单色佣,多为土灰色或土黄色,也有土红色。在线条上,宜宾陶俑的线条比较圆润,衣纹线条也比较简洁概括。更有细心的学生发现,陶俑表面的材质纹理和之前实践四中发现的斑驳肌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创意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根据之前的实践经验进行了陶俑的沙土彩绘造型表现,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总结了撒沙的经验:沙粒不宜过粗,于是用筛子过滤了粗颗粒的沙土;白乳胶不宜过少但也不能过厚;在上色时学生一开始将画笔蘸了水再在沙土上涂色,结果白乳胶遇水溶解沙子大面积的掉落,他们又总结出上色时必须笔毛不含水,用排笔蘸取颜料直接按压上色。通过4课时的创作,学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沙土彩绘陶俑作品。本次创意实践课程孩子们一直都有着非常饱满的学习状态,很多孩子跟我表达自己非常喜欢沙土彩绘,部分学生表示从来没想过宜宾也出土了文物,通过学校的校本课程学习对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
        三、沙土彩绘,宜宾陶俑教学实践获得的成效
        “沙土彩绘”在学校开展了半学期了(因为疫情,开学之初学校没有设置校队课程),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丰富了我们学校的艺术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一)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五个实践活动,十余次课堂探索,学生们在毫无借鉴学习的情况下,逐步掌握了沙土的材质性能,以及沙土彩绘的技法(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
        图八(学生创作中)        图九(学生作品)
        (二)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强化
        我们的实践学习将学生们分了五个组,每个组选举一位组长。每次实践由组长分配任务,每次实践结果由组长带领大家分析实践数据总结经验并填写实践报告。这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相长,师生创意实践精神得到了激发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教师在设置课程,组织学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经验,为了达到实践效果,笔者与同事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整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发散创意思维寻找合适的展示形式呈现作品。随着学生的实践成果呈现出来的良好态势,激发了师生继续创意实践探索的热情。
         图十(学生作品)           图十一(学生作品)
        四、结语
        在宜宾市《整合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研究》总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将宜宾的文化资源与地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到美术校本课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宜宾历史文化遗存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却没有走进我市小学生的生活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几乎没有接触到这一类的信息,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家庭应有的重视。我校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宜宾历史文化遗存走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对家乡文化充满自信!沙土彩绘不是我校首创的画种,在之前有少数美术老师尝试过在沙土上绘画,但并没有充分地开发沙土的艺术特性。我校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让沙土彩绘释放出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故宫展出"天下第一吻"汉代石雕揭秘汉朝雕塑.
[2]宜宾市博物馆酒都藏宝文物出版社2012
[3]亲历中国丛书杜威:教育即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