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逐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寻找适合小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采用多种有效措施,系统的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创新与优化,以期望对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时,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的结构及体系,使学生从被动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学习,使学生真正的学好信息技术并从中受益。因此教师也能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适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活跃的思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主动的进行探究与学习,高效的掌握知识的本质内容与规律。问题的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发点,是理解问题、掌握知识的潜在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制造悬念,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深度及广度。例如:在进行《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测: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万事一点便明了,少了电源就睡觉。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给出答案是电脑,并追问学生计算机如此神奇,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我们就如何操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常见的计算机组成的图片:主机、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说出每个图片的名称,同时播放falsh动画讲解计算机的每个设备在计算机中起到什么功能。在进行开关机操作的讲解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知道了计算机的组成,那么如何使用计算机呢?让学生思考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在进行认识桌面的教学时,教师出示:开始按钮、桌面、图标、任务栏的名称,并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思考并进行连线。在进行鼠标的操作时对学生进行提问:看到桌面上的三角形指针是什么?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什么操作?让学生思考回答是鼠标指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引导积极思考,同时给予学生们展示的空间,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知识的的最终归宿。
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充分的体现出知识、生活间的关联,有效的实现了教育回归生活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积极的探索教学思路及范围,将生活中的教学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积极挖掘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素材、案例等,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具有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及实践,以此来体会信心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用浏览器上网》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上英特网能干什么?然后教师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来描述:英特网就象是生活中的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跑快客,也可以跑快递,还可以运牛奶、运报纸。英特网就是连接世界各地电脑的信息高速公路,在英特网上可以看网页、可以收发邮件、可以打网络电话、可以玩网络游戏、可以看电视电影、可以下载音乐、可以买东西、可以上课。并对学生讲解什么是IE,对学生讲解排字排版用要Word,聊天要用QQ,上网看网页也有工具啊,这就是IE。IE是微软公司随Windows系统免费提供的,所以现在很多人上网看网页用IE。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并鼓励幼儿尝试搜索访问北京动物园网站,并尝试打开“十二生肖故事”相关链接,接着读一读网页里的内容。试一试“前进”和“后退”按钮,观察窗口中网页的变化。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深入理解教学的内容并积极尝试,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革新知识的呈现形式,加快学生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采用板书、语言的讲解,难以使学生形成形象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后以图片、动画或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出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来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例如:在进行《认识“画图”》一课中认识画图窗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置了教学视频,先让学生自己浏览一遍,然后教师进行启动、关闭画图软件的教学。教师边说边在教师机上演示,并把最后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在教师机上。“画图”窗口的组成中关于“工具箱”的认识,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找小猫”的游戏,让学生轮流点出不同的工具,并尝试在画布上画出,让学生尝试选取工具在画布上进行绘制,引导学生进行小猫的绘制时,尝试点开每一个窗口中的图标,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图标的含义,并选取自己喜欢的绘图工具进行图画的绘制。采用这种革新知识的呈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应该明确最新的教学要求,树立先进的思想,以现实学情为基础,来适时提出探究问题、运用生活教学方法、革新知识呈现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全面革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春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2017(20):303.
[2]陈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7(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