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万平
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第三中学750100
摘要:生物是一门将生活化内容与自然科学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可深入教材,在课堂内导入生活化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继而加强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方式;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教师在课堂未能将生活化内容融合进去,使得学生无法形成主观学习意识。因而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因素,创新教学过程,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带领学生深入掌握重点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保障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问题
由于初中阶段所学内容较多,学生在刚踏入初中生活时,没有适应能力,无法掌握各科之间的平衡,以至于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记忆,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对生物重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内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生活化内容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一)带领学生接触自然世界
以往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无法理解自然世界中动物与植物各个形态。因此,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科多样性的特点,搜索自然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以直观感觉明确自然世界中每个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精神。
(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为教师的讲解,对生物内容已具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并没有提高,在重点知识内容方面还是依赖着教师的讲解。为此在课堂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生活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笔者就通过学生对自身的感觉,带领学生深化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明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首先请同学将自己的手放在左侧胸腔前,感受心脏的跳动,并给予1分钟时间了解心脏的跳动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心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笔者将事先准备的心脏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壁厚薄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接下来,笔者就让学生讨论心脏壁由哪些结构组成,并推断心脏的具体功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学生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以学生进办公室的行动轨迹减少其中的抽象性概念,继而加强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心脏两个“泵”的认识“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就像你们进入办公室去找不同的老师,有的教师可以很容易的解答问题,但有的教师要先询问你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然后再解答问题,这时可以将不同心室的厚薄想象成解题能力的难易程度,然后在得到答案后,要从指定的出口离开......”加强学生对心脏中血液的流动的认识,强调血液单一流向的特点。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询问教师的问题轨迹提升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认识,继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开设生活化情景,加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悟能力
现阶段情景教学可有效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在课堂内创办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场景中理解重点知识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人的起源和发展》时,笔者就通过以下方法适时创造生活化情景:1、比较法2、观察分析法。首先通过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思考人类真的是女娲创造的吗?以此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活跃教学氛围。然后在具体讲解中采用信息技术播放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从而强调人类为适应环境所做出的变化,而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接下来,笔者就开创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的了解进行模仿,并与其余同学在“行走”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类人猿当时生活行为的理解。然后逐步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制教育,笔者让学生通过课件展示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中斗争而来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尊重生态规律的意识。而后说明中国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并让学生表达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想,采取鼓励的语言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将生活化内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带领学生探索自然世界中的生物,引导学生采用生活经验提升理解能力,在班级实时开展生活化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逐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巍.关于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深入思考[J].好家长. 2017(49):78.
[2]穆玉芳,何英姿.中学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016(1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