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仙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 353100
[摘要]:中国的诗歌精炼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情感,小学生因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古诗的意境感悟不够透彻。而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古诗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诗歌教学 结合
中国的诗歌精炼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情感,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弱,对诗歌的意境感悟不够透彻。而信息技术能集文字、声音与图像于同一时空,具有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等特点,为学生学习诗歌提供优美画面、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借助多媒体营造诗境,感知诗歌意境
1.音律结合理解意境,感知诗意
古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千古绝唱,音乐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开启诗人情感匣子的钥匙。在教学中把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词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诗词的意境,去感受它的美。
如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选择悠扬舒展的钢琴曲配乐吟诵,在悠扬的乐曲中,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丰富的现象被激活了,炽热的感情被点燃了,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音乐确实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与教学完美结合,从而感知诗意。
2.运用画面展示意境,体会诗意
古诗词是十分重视形象描绘的,它经常通过具像来构筑一种意境,然后借助高度精辟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如果用多媒体展现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词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面,调动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的认识多元化,可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课件展示: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在观看课件时,学生似乎走进这首气势磅礴的古诗中,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由见景而生情,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学生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学生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画面情境,与教学完美结合,从而体会诗意。
3.创作画面深入意境,品味诗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画画特别有兴趣。我们在教学古诗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用具体的图画表现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准确把握古诗意境。如《登鹳雀楼》,学完诗后让学生画画群山、大河、落日、高楼,在画一画中感受到登鹳雀楼的画面的壮阔雄伟。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
二、借助多媒体理解诗境,领悟诗歌精妙
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且这些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把这些抽象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加以展示,能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能让学生融入诗的美妙意境之中。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的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无法实现的。
三、借助多媒体发挥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古代诗歌不仅语言精炼含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巧妙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形的和无形的美。例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制作了一些有关月亮和苏轼人物形象的动画,并配上王菲演唱的歌曲。教学时,利用flash放映有音乐的动画,创设优美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在此基础上打出创作的背景:词人在中秋月圆之夜,喝得大醉,又想起多年没有见面的弟弟,就写了这篇作品,既表达了旷达的胸襟,又抒发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起来,教学内容顺利解决。并且用一个按钮控制动画的播放,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听得认真,讨论也激烈,这样无形之中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由知识的讲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把多媒体技术、资源、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既激发了古诗隐形的美丽,又让古诗更有吸引力,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庞科军《意象还原:基于情境的故事教学例析》杭州教研网 2010年8月
[2]魏丽英《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化古诗词教学》2011年5月《衢州教育》
[3]张石英《让古诗词教学在信息技术中遨游》2011年7-8月《衢州教育》
[4]周芳英. 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论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考试周刊, 2017, 000(058):137.
[5]海迎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 吉林教育, 2010(2):16-16.
[6]樊宝恒. 诗歌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07, 000(006):109.
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课题《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NJYKT2019—01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