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桑刚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立德树人、创建法治社会”被确立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桑刚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25515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立德树人、创建法治社会”被确立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也成为了小学阶段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立,对于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一经设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框架,不懂得创新和变通,进而导致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因此,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状况,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
        一、立足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来丰富课程资源,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扩大教材的广度和外延。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并借助互联网等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内容时,笔者便在整合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汽车、飞机、火车、高铁等关于交通工具的图片,之后,笔者询问学生:除了刚刚呈现的常用的交通工具之外,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回答,像是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热气球等;水上的交通工具有气垫船、潜水艇、竹排、帆船等等……学生说出什么交通工具,教师可以实时在互联网上将这些图片搜集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给学生呈现了古人如何出行,古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什么,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对新知识的认知。
        实际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并选取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网络资源,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自主自愿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主体
        我们的经历铸就了我们自身,不存在“纯道德的生活”,小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认知是在其生活经历中不断构建起来的。所以,只有源于他们生活的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对生活规则的基本认识内容占了相当的数量。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能靠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法来实施教学,要倡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中,掌握规则、陶冶情感。例如,在做学“生活离不开规则”内容时,在导入阶段,通过一个游戏,“蒙眼开车”,请四名同学(分两组)蒙住眼睛听老师口令模拟开车。通过两组不同的游戏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导入新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在平常生活中看到过或遵守过的规则?(比如:上课时……、过马路时……、食堂就餐时……等等),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切入点,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设置探究问题,丰富互动体验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发生的基础;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认识,是探究学习必经的过程;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是探究学习具备的条件。
        设置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能更加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互动体验。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出发点,不仅关系到探究的结果,更涉及到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三维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传统游戏我会玩”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设置两个核心问题打破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促使他们去探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传统游戏为什么能流传至今?”“为什么要会玩传统游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进而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和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教师用以下问题进行活动设计:首先以问题“大家都会做家务,但是不是经常做?”作为起点,以“为什么不经常做家务?”为活动焦点,以“做家务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作为探究重点,让学生感受做家务会有乐趣,能掌握技能,有收获的喜悦。最后再以“做家务是帮家人做吗?”作为难点来探究,让学生明白家务不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设置高质量的核心问题能从一个关键点入手辐射到相关内容,问题之间丝丝相扣,探究过程循环往复,实现由点到网的联动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着极强的体验性与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体验式教学方法,并为学生创建出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保证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感悟与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崔亚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中国教师,2019(01):108-109.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02):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