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对措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李凤琼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与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调查显示,情感心理对数学学困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情感心理的一个特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寻找规律,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对学困生来说,难上加难。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对措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李凤琼   云南省玉溪第三小学  653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与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调查显示,情感心理对数学学困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情感心理的一个特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寻找规律,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对学困生来说,难上加难。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对措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数学;心理因素分析;对措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9-01

        引言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学习难度也有所提升。进入高年级后,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数学基础薄弱,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感觉数学越来越难,上课也听不懂了,作业更不会写。这都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很不利。因此,如何减少学困生的增长,如何有效转化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得心理因素
        (一)家庭影响因素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家庭。农村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常年外出而缺少管教,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也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城市学生则通常是由于父母的严厉教育受到了很大压力。有时候,有的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极端的,看见孩子考了差分,就严厉呵斥,甚至对孩子动手。在这样的教育下,别说学困生了,就算不是学困生,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学困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只会变得越来越差,不会越来越好。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也要做好工作,每次召开家长会时都要重点给家长讲教育方法的问题。
        (二)师生之间存在误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困生往往不能正确地回答。由于担心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后来上课时,教师就不再提问学困生了。但这样做是错误的,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老师放弃了自已,不再管自己了。他们会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差。



        二、小学数学学习优化对策
        (一)改变学习的依赖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注入法教学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他们习惯于接受教师把数学知识一遍遍的传授给他们,时间一长,学生们不善于自己主动去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公布答案或者等待老师来解决问题,长期时间养成了惰性思维,妨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后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没有一点提高。想要克服这种心理,需要教师思想的转变。让学生自身投入到教学中来,锻炼他们的思维想法。例如教学中"倒数"这一节,如果老师直接进行课堂授课学生们也会了解,但这其中学生就占据到了被动的位置上,所以其没有一个较好的认知去听、学,更不会进一步的加以钻研。但是,借助于课堂教学案例就可以在还未开始讲课之前将学生成功吸引到课堂之中。例如通过两组乘法让学生求积,找出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并且找到了有一组两数相乘是1的,让学生们自己翻阅书本找出问题所在。接着引出求倒数的一个方法,如此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自然就没有了依赖心理。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习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程又有很强的连贯性,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由于一小部分知识脱节,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形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课程的进度,着重考虑学困生能否跟得上;在实际教学中,要多回顾学过的基础知识,让学困生有机会把以前没有听明白的地方弄懂。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给学困生布置学习任务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操之过急。
        (三)消除学习的焦虑感
        当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产生心理焦虑。而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因人而异,因此解决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基础不好,加上对于自尊心的过于保护,所以一旦学习成绩或者是能力落于人后,就会出现性格上的焦躁状态。也有强大的自尊心,如果没有跟上学习进度就会产生这种心理。所以,需要教师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以及课下生活,对于出现焦虑感的学生及时沟通谈话,还可以为他们查缺补漏,建立学生的信心意识。
        结束语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就要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不再感到恐惧,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帮助学生找对方法,对症下药,解决学习困难,提高成绩,重拾学习的信心。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常晓雷.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探究[J].名师在线,2019(08): 57-58.
[2]林丽容.论心理因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影响[J].华夏教师,2018(16):25-26.
[3]何纯贵.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