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阮琦
[导读]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阮琦   石埠中学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5-01

        一、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形成,顺应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向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教育部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第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立德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中国史学家吕思勉曾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也曾指出:“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并且说明应该怎样为社会服务。”因此,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问题的视角和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价值优势。
        第三,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历史学科《纲要》中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和教育我国广大青年学生从过往的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国情国风,才便于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国文明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以更好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2.1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相关的知识传授,教学的方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更多的疲于记忆各种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事件,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全无。长期以往的历史教学并不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于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感,甚至排斥历史学科,由此也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当中的人文素养极为缺失。更加不用提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教师个人的历史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历史教学更多的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新的情况适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无法实现。所以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更多的重视在历史教学当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历史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从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身上挖掘到与之相对应的家国情怀内涵。
        2.2创造历史情境,体悟“家国情怀”
        教师创造历史情境,可以把学生置于历史情境中,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情境的创设途径很多。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和视频唤醒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情境;运用故事,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融入历史情境;运用问题铺设,刺激学生思维,唤起他们的探究意识,从而创造历史情境。
        教师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能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可以在不同环节设置以下问题:1.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位于地图的哪个方位?2.这里分别是哪些民族的生活聚居区?3.历史上各朝为管辖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设置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什么?4.他们为何要加强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管辖?5.为什么清朝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地区运用不同的管辖措施?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围绕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边疆地区,分别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方面设置问题,以期从这三个维度引领学生树立国家主权意识,领略古代王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策略和贡献,以古鉴今,推动学生思维。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解决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历史情境中,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分布,到回溯历史上解决台湾、西藏和新疆问题的策略,并结合当今时事,由小及大,鉴古知今,带领学生进入家国情境中,感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渗透家国情怀。
        2.3挖掘教学素材,渗透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史料真实、内容客观,是开展家国情怀教学与培养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原有的教学素材,巧施善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历史是极其适合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及培养内容的初中课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爱国精神。为了有效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采取挖掘教材素材,利用历史名人与事件,构建生活化教学内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全面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增强其爱国意识并提升其民族自豪感,让初中生成长为爱国爱党爱家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45-48.
[2]陈梅霞.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168-170.
[3]雒家珍.浅谈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4):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