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思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黄军辉
[导读]

黄军辉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关键词】反思学习;试卷评讲;错题档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9-02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里包括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并自我评判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否完善。
        1反思学习在试卷评讲中的运用
        试卷评讲是让学生对未掌握或未深入理解的知识点再次梳理、归纳,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学习,找到相应知识点并进行归类,找到做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下面以2020年春季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为例,分析如下:
        表1高2018级14班 朱虹静
 失误 知识点错误 实际得分 应该得分 错误知识点
        选择题 2 5 50 57 1、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3、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及血糖调节的过程。
        分析题46 / / 11 11 
        分析题47 / / 8 8 
        分析题48 / 2 8 10 
        分析题49 / 2 7 9 
        合计 2 9 84 95 
        试卷是对已有知识的再现或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出现,试卷的讲评包括对错误试题的更正和学生反思学习两个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前者,即试题改错和知识巩固方面的教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一节课的内容量很大,对知识点的重复效率很高。但是,不同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各不相同,学生仅仅依靠老师上课的讲评,就会出现已掌握的知识点老师仍然在重复,不懂的知识点老师未必讲到了!反思学习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反思,找到试题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归类,在以后的考试中就能有意识的主动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出错。这样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知识点反复出错,期末复习进步不大等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用表1方式,对试卷评讲进行反思学习的学生,在认真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一丝不苟、长期坚持反思、总结相关知识点,深入分析试题错误的原因;有的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并不深入,或不能长久的坚持。2020年春季学期,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持续跟踪了高2018级5个班级不同学生的试卷反思情况,和他们成绩的年级名次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认真进行反思学习的学生成绩进步更大。
        2运用反思学习方法,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课教学过程之中,巩固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括新的知识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还包括运用新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生活素材的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加以解释。基于已有的生物学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属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2.1巩固运用阶段教学需要收集和解释的生活素材----以“免疫调节”为例。



        表2
        生活素材
        1.人体胸腺缺失,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疫苗的作用是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3.器官移植会产生排斥反应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的措施吗?
        4.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多种病原体的原因是什么?
        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会导致T细胞缺失,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知,会导致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再次免疫发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的增殖、分化,使再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产生抗体更多;器官移植是由于效应T细胞识别并攻击外来器官,导致移植器官受损和坏死,注射适量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成活时间;艾滋病病毒(HIV)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导致患者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继而更容易被多种病原体感染。
        巩固运用阶段的教学,需要教师收集充足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艾滋病、器官移植、疫苗的作用等在历年高考中多次出现,表明这也是高考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2.2巩固运用阶段教学需要收集和解释的生活素材----以“血糖调节”为例。
        表3
        生活素材
        1.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但仍感身体乏力的原因是什么?
        2.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常常伴随血脂含量也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受阻,组织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因此身体乏力;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功能不足,会导致脂肪分解功能增加,因此血脂含量偏高。
        图1
        表4中生活素材2让我们联想到了2016年全国Ⅲ卷,30(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糖糖和酮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答案:减少脂肪分解,避免血浆中酮体含量过高导致血浆pH降低。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的突破高考难点呢?其实教材上关于血糖调节的内容,主要是过程与原理,血糖调节与生活的联系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在新课讲授的巩固运用阶段,对生活素材的收集一定要充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应内容,并积极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总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3运用反思学习方法,建立错题档案
        积累错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通过错题积累本的使用,可以促进解题思路的训练,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可以迅速的提高学习成绩。
        3.1错题积累本的建立
        “错题积累本”上不仅应该包括错题,还应该有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点尤其是难点,经典的集合,是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3.2错题积累本的使用
        “错题积累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还要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的时,拿出错题积累本,进行阅读,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每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
        错题整理要有的放矢,不是所有的错题都整理下来,对于一些识记性的错误和一些涉及应试技巧导致的失误,就在试卷或作业纸上进行订正。对于理解应用层次的考点,规律和方法性比较强,容易导致思维阻断的知识点,则需要在错题积累本上进行整理,让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如:标出概念错误,标出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错误等错误原因;标出错误知识点等,写出答题方法和技巧等。只要坚持下来,善待错误,学生就会欣喜的发现,错误会越来越少,也很快会从繁琐的错题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