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彭定艳
[导读] 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中的不断体验、学习、改进,更好的实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活动,以此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有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散性和综合

彭定艳    云南省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要】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中的不断体验、学习、改进,更好的实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活动,以此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有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散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0-01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设想一下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并不舒适的学习氛围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及学习思维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以和蔼可亲的形象与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存在的困惑,给予学生足够的亲切感,使他们不再害怕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相对的学生思维意识的发散也将更加具有创造力。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去表达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思维能够得到碰撞,从而实现思维的多样化转化。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必须要达到一个契合点,并成为统一整体,课堂气氛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及信任,并做好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自由,同时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其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从教学目标的搜索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从文章的品析到作文的写作,从知识的巩固迁移到检测补漏,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个体组成小组集体讨论完成,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产生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潜能,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解放。
        2、依据语文教材,适时挖掘创新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供挖掘的创新因素也很多。而这些因素的挖掘要靠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挖掘、分析、感染中,最终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教育的契机。如教课文《狼》的时候,教师可以分析提出,如果没有“积薪”这一有利条件,那么屠户会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像狼一样,我们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开放型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入点。教师对文章的解读、点染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讲读小说《孔乙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转变角色,以“我”是孔乙己的身份讲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和角色的转化,进行全新的演练,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因素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训练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探索——创新。再现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和实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创新和实践的。再现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我在进行教学时利用了语文的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再现能力。如:在教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范进见报帖喜极发疯的丑态,从而让学生去分析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教鲁迅的《孔乙已》时,通过朗读、讲解、分析课文,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孔乙已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铜钱”这两次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讲析、理解,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游子漂泊他乡孤独寂寞的心情,并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一幅游子思乡图。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通过对诗歌的朗诵、赏析,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北国银装素裹、冰雕玉砌的壮丽雪景,从而让学生去感受诗词的大气磅礴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文献
[1]陈宏瑞.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7):61-61.
[2]郭松.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7(7).
[3]赵耀杰.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2):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