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3期   作者:苏小容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学好数学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苏小容   浙江省苍南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学好数学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09-01

        现阶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学习工具和计算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首先,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使用教材,学生可通过教材提前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以便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课堂所讲的数学知识,课后也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轻松很多。其次,学会正确利用学习工具也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直尺、三角尺、计数器等学习工具让学生理解每种工具的用途和方法,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利用计算工具有助于学生的正确答题。最后,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教师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熟悉并且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和谐师生关系,创宽松的学习环境
        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鄙视、厌恶、嫌弃,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向逆向转化;反之,教师对学生爱护、关怀、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并可能向正向转化。在组织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宽松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先示范,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对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逐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观念,使其热爱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把全身心的爱给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要尊重学生,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心的,做他的良师益友,拉近心理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充分合作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想法都要资源共享。同时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自主创新,集体互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很自觉,高兴地做老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人施教。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学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规范地写、准确地算。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直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格式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四)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四、注重实践内容,不断迁移总结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说,其内在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老师需要注意数学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注意实践的迁移和了解,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每个学生实际上对于数学知识都有自身的的认识,老师所能做的是在课堂上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上找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提高。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谜语和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动手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理解数学数学知识会更加深刻。
        结语
        总之,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都是这样,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是传授本阶段、本学科的知识,而能力则是更为长远的,也是对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来说最不可或缺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奥妙,并喜欢上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谓“一切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更是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去探索如何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博.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52.
[2]俞波.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21 (03):59.
[3]周腾骏.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