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念
河南省滑县老店镇中心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成功感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增加学习兴趣。学生最直接的成功体验则来自教师的信任与赏识。教师要经常表扬和鼓励这些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要循循善诱,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鼓励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多赏识和激励学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
【关键字】成就感 ; 认同感; 贴近生活; 循循善诱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对学生来说,从学习中得到收获,会有成就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会有成就感。农村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中招又不考试信息技术,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学不学都可以,不影响升学,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努力学习。因此,如何让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是我们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迅速普及并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然而每一种事物都有着双重性,信息技术在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良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荒废学业、迷失于网络而误入歧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等等。成了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学校的信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教育学生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才能在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等综合能力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觉课前预习。
当接触任何一个新知识时,定先要进行相关的思考,想想自己对于这个话题了解多少,把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充分调动出来。预习其实就是调动大脑已有知识的过程,而这些已有知识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财富,是我们“知识成就感”的根本来源。经常性的调动它们,不仅可以不断更新信息,而且可以不断处理掉腐旧信息。从课前预习着手,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学生如何展开预习,就预习的作业提出一些思考的内容和要求,指明学生如何着手,怎么做,做什么,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和听课的效率。例如: 用WORD2003表格制作,先给学生一个方向“任何一个软件都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WORD2003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只看这一节的大标题,想像一下,如何制作表格。把自己的想法写到课堂练习本上,准备课堂交流。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热情地参与,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这次的预习作业, 既教会了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地完成预习,又教会了学生学会互相学习,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了较强烈的成就感。
三、计算机学习必须要贴近生活
学习内容必须要贴近生活,才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上课时,努力挖掘知识中的生活因素,设计适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活动宣传片,并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内容以及自己是如何制作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完后,以提问题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目标。一个好的提问应该要能不断激发学生探寻问题答案产生征服的欲望,而不是让学生如坠入云雾中,无从下手。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引导也要把握时机,要通过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近正确的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就算是有学生思路发生偏差,也不要急于阻隔,或许那不是他一个人容易犯的错误而是很有代表性,先不妨让他这样思考,接着往下他很快就会发现出现了错误,回过头来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长处。以积极的肯定与正面的引导为主,要不吝啬表扬。喜欢表扬,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积极回答问题,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
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技术作业也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视野从“书本世界”转向“生活世界”,并寻求两者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贴近学生生活的计算机作业能让学生在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我的价值,充满成就感。
四、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及方式。
学校课堂教学既要紧跟生活需求,又要依据学生实际。Flash动画制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不得不学,但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不懂,自然不会有成就感。授课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先选那些学生能学懂的学,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生初步有了成就感,也就激发了学习兴趣,然后再选稍难的内容学,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稍难的变得“不难”了。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成就感是每个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就感是激励的最佳手段,成就感是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每个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注意把握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学习,鼓励学生取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励其不断努力奋发向上。并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快乐。
[1]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湖南教育,2002
[2]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