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中心小学271000
摘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因此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都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这些正确意识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大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想要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则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在内。如今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现有的教学内容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转变。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点内容,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活跃,有利于推动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新课改深入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在积极进行优化和转变,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如果对现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进行深究,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之所以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这两种意识能够推动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会非常低,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学习的情绪。
其次,目前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合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但是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仍然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模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这就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对自身进行更好的完善。但是目前许多教师都没有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即使有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所评价的内容也十分单一,而且评价不具备准确性,随意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对于事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以后,会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来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注重对教材进行研究,渗透法治教育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对教材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教材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拉拉手,交朋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描写自己的好朋友,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朗读写的比较好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同时也能意识到朋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学生会以正确的态度来交朋友,这有利于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远比教师机械生硬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更加有效。
(二)正面化法治教育的实施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更加高效的法治教育则必须要正面化法治教育的实施。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创新引导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能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法律知识。当学生在学习交通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通过对视频进行观看,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哪些做法是正确的,而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这些行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在观看完以后,教师可以将视频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交通法规形成一个正面的认识。
(三)采用创新的教育形式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因此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侵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让小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对自身权益进行保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动画宣传片进行结合,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非常喜欢看动画片,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动态教育的模式下能够对学生的视听感官进行冲击,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能够转变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行生活化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点。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翠金.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0(08):16-17.
[2]郑淑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