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蔡丛丛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在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蔡丛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在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可以当作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寓于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系统、科学、全面的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我们这些身处在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小学生从小就能树立起民族自信,内心萌发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可以当作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寓于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挖掘教材资源,导入传统文化
        在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多了解、多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平时注意搜集传统文化资料,加强相关知识储备。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比如在《我们的节日》等课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节日习俗,风俗习惯等的介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积累而来的文化精髓,饱含着前人的智慧。这些素材的引入,不仅能够调动起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渗透传统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小故事,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比如说我在教学《纸从哪里来》这部分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讲述了蔡伦造纸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解了古代是如何造纸的。接下来我们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是怎样造纸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但此时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因此我为他们播放现代造纸的小视频,让学生知道了纸到底是如何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由古代的造纸术引申到我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解读传统节日,厚植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我们通过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例如说七夕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我向学生介绍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端午节不单单要吃粽子,同时我给学生讲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视实践研究,力达知行合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浸润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比如,以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二是,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并进行总结、分析等工作。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锻炼了资料搜集、提炼的能力。三是,通过举办班级辩论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写出自身的感触,使他们从内心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四是,利用《三字经》等中国经典读本,并进行编辑整理,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辅助教材使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以课堂为核心,让学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的教育相互合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