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王艳霞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的认知,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但就目前而言,于一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够清楚,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本文将对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王艳霞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的认知,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但就目前而言,于一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够清楚,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本文将对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1-02

        1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1回归教材,推荐整本书阅读合理书目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回归教材,为学生从教材中筛选出整本书阅读的合理书目。建立起教材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才有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以教材为切入点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基点。
        以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这本书具体涵盖了许多著名篇目,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琐记》《藤野先生》等,由于这本名著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首先是因为这篇文章是被选为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其次《阿长与〈山海经〉》生活气息颇浓,学生可以从这本书的阅读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不再像以往的鲁迅文章一样晦涩难懂。最后作为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达了鲁迅内心对她满满的尊敬和感激,也对这位劳动妇女寄予了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处处真情流露,丝毫不带造作,令读者觉得特别可亲。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文为阅读重点,并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真正回归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当学生能够依托教材,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能够主动地去进行整本书阅读,而不需要教师在后面严厉地监督与鞭挞。回归教材,也能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整本书阅读的书籍,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
        1.2反复阅读和细细品读,整体把握书本内容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反复多次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把握作品的整体内容和深层次的内涵,理顺书本中人物的关系,明确书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和出现的线索、涉及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等,在此基础上推断和分析作品中展现的主旨。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书本的过程中明确并回答书中涉及到了“哪些人?人物特征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联系?写了这些人物的哪些事?这么写有什么用意吗?之类的问题”,找准书中的线索,进而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整本书思辨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108位梁山好汉及蔡京等人物的特征及书中人物塑造的方法,了解书中“写了这些人物的哪几件事,这些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不同人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关系”等内容,以便对整本书和人物故事情节有整体的把握;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为更好的理解书中的人物特征和要表达的内涵,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大环境,在此基础上牢牢地把握住书中的主要线索,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品位文章的语言及描写方法,揣摩人物的心理,如“宋江的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最后梳理清楚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把握作品想要表达和展现的深层次内涵。


此外,不同人对这本书的阅读,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体现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思辨、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入辨析和论证,敢于质疑和批判,而不是“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或者是“人云亦云”。
        1.3读后评价活动
        检测和评价归根到底是看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升。在读后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展示与读后评价,完全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
        在九年级书目《简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以小组方式自由组合,以短剧演出、手工展示、漫画等,展示阅读成果。学生非常踊跃,展示内容丰富多彩,以致用光了既定的课时也无法全部亮相与大家分享。这时,完全可以将一些来不及或不便现场展示的创意和作品,如读书笔记、故事改写或续写、人物小传、动漫视频等,放到线上平台去分享。接下来,教师可以在线下的课堂上,请学生点评其他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线上信息扩容之后,继续在线下增强生生之间的知识互动和情感沟通。如果说在读前和读中阶段,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为学生搭建起“脚手架”,进行充分指导和有效协助,那么在读后展示阶段,教师则可以逐步撤离,成为观察者或评价者。教师在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时,应凸显过程性评价,与总结式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学观察和教学评价来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等,也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1.4读写结合,拓展整本书阅读的世界
        学生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不仅要用心去读,更要勤于动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写下来,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适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是积累以及挖掘的状态,他们需要综合使用口头以及书面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知识,而读写结合则能够强化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技能。
        比如学生在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所映射的当今社会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一一阐述,也可以选择某一自己最擅长、最了解的角色进行论述。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却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因为他的无所不能,因为他的四大皆空。对于师傅,他重情重义;对于斩妖除魔,他舍我其谁;对于人生抱负,他也可以无欲无求。他没有唐僧的过于‘端着’,没有猪八戒的懦弱贪婪,没有沙僧的循规蹈矩,但是他却活得分外真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不正是守卫人民安全的警长吗?他……”学生写作过后,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写作成果,一起评阅,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
        我们要知道,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并不能浮光掠影,更不能消遣娱乐,而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要对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旨思想等都有着自己的印象以及领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和作者。并且也能够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对事物有着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2结束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所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领域,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基础,依托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层次阅读,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佳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37.
[2]王慧.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20.
[3]李佳思.初中语文红色经典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