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艺术处理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杨浪
[导读] 合唱的艺术处理,既关乎到整个合唱团的水平,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唤起听众审美想象,加强演唱者的表现力,养成演唱者积极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合唱教学的核心和重要任务。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不仅要着重于学生音高、音准、节奏、发声、融合性等基础训练,更要加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杨浪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中学  四川  成都  610501)
【摘要】合唱的艺术处理,既关乎到整个合唱团的水平,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唤起听众审美想象,加强演唱者的表现力,养成演唱者积极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合唱教学的核心和重要任务。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不仅要着重于学生音高、音准、节奏、发声、融合性等基础训练,更要加强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合唱;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07-01

        引言
        合唱是声音的艺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多声部的音乐形态,是声乐艺术中音响层次最丰富,表现能力最强的表现形式。众多演唱者通过协作去创造统一、融合、丰富的音响,给人以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合唱的艺术处理是提升作品感染力,传递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准确把握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音色
        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的艺术情感的表达。由于不同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时代背景、地域等各不相同不同,所以音乐呈现的风格也就千差万别。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核心,在排练每首作品前,应该细读乐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深度挖掘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情感、艺术特征,才能更好地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和引导合唱队员表现作品。
        音色对于表现音乐作品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作品的历史时期、风格、地域不同,作品所需要的音色也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指挥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来决定演唱音色。用什么样的音色才能符合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是需要研究和设计的。指挥要训练合唱团员驾驭各种音色。在平时训练中,我们采用“美声唱法”训练声音,但是在具体的作品演唱时,则不能一概而论。为了准确再现合唱作品的艺术形象,我们应该根据合唱作品的题材、风格、表现内容的需要,去定位使用什么样的音色。比如,在演唱云南歌曲《长街宴》等这种少数民族作品时,应该运用民美结合,或者更接近民族的音色去表达音乐场景。如果用“美声唱法”去演唱,就失去了自然真实的民风。在演唱《彩虹》时,我们可以运用音色柔美的美声结合流行的演唱方法。总之合唱团的音色不能一成不变,指挥要准确地定位和把握作品风格,并依据作品风格来决指导演唱,这样的作品才会更加符合作品的内涵。
        二、做好速度、强弱等表情符号的细节处理
        耐人寻味、能调动观众呼吸的好作品,绝对离不了合唱指挥对作品精心细致的研究和布局。指挥按照作品表现的内容,对合理的速度、力度、强弱的整体性布局和细节处理,可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表现力。
        如何做好力度处理?当指挥拿到乐谱,首先对作品的速度和力度等有了宏观了解,接下来在作品结构内部,句与句之间,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二度创作。在这个二度创作中,指挥要结合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细致地分析并标记出每一句的速度、力度。如果遇到没有标明力度、速度等提示的句子,要仔细揣摩和咀嚼句子的韵味与美感。


比如在《彩虹》一曲中第一句,“我路过山峰,我遇见海洋”的“峰”和“洋”字,为了表达一种宁静后的张力,通常把这俩字做了一个渐强的处理。接下来“水晶般的海面上”的“海面上”,为了表达海面上的生机和静谧,我们二度处理为“先渐强,又渐弱”这种强后即弱处理方法。先用“渐强”表达了那种遇见海洋的欣喜之情,紧接着,“渐弱”又提示自己,意识到,“嘘,安静,宁静点,舍不得,不要打破这份宁静”。轻柔、饱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一种诉说,给作品的开头营造了一份既宁静又动态的美景。
        如何做好速度处理?一般来讲,一首作品的总体速度是作曲家创作时规定好的,总体的整体速度应按根据作者的安排进行演唱。由于速度往往和强弱也有关联。因此,在很多细节上,速度则是相对灵活。比如,随着情绪和力度的增加,速度往往会有轻微的提升,因此,这时演唱者的情绪更加激动和饱满。同理,在很多句末的停顿处,伴随着力度的减弱,速度往往会变慢和稍显自由。那在演唱这些自由、缓慢的细节时,意境就会呈现得更加宁静和静谧、情感表现也更加细腻。也正是由于精心、细微地布局,就使得作品更加的生动和表现力。所以为了使作品更具表现力,指挥应做好速度、强弱等表情符号的细节处理。
        三、做好句子、段落之间的情绪处理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就音乐作品来说,它寄托了音乐家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就演唱者来说,歌唱是一个情感抒发和表达的活动。就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和途径来说,音乐欣赏是一个情感的体验,情感爆发的过程,富有感情的声音才能唤起听众内心的丰富情感。因此,情感是唤起听者审美的重要因素,是联系词曲创作者、音乐作品、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纽带。
        在合唱排练中,为了使演唱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合唱指挥可以从情绪方面入手引导演唱者对作品进行想象和情感体验,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二度创作。具体来说,指挥可以结合歌词的内涵,去引导演唱者想象、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如,在脑海中营造一具体的画面,想象自己身临其境,能真切地感受到歌中描述的所见、所闻、所感。仿佛歌词中描绘的情和景,都是自己亲身体会的,在歌词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歌词的情绪和意境,和寄托自己的情感。
        除了引导其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指挥还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示范,体会旋律的美感,琢磨细节的处理,帮助合唱队员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准确内涵,从而调动学生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除此之外,上下句之间旋律的美感,强弱的对比,本身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妙的旋律与歌词的完美吻和,一张一合,引导演唱者细细琢磨这些细节,可以打动演唱者的内心,激起表现和演唱的欲望。因此,指挥应抓住这些契机,去激发演唱者热情洋溢地演唱,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
        四、合唱指挥自我修养提升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音响艺术,它不仅对指挥者的个人专业,和声、复调、曲式、声乐、乐理等有很高的要求,它对指挥排练的文学、艺术知识素养的要求也比较高。只有个人专业、文化修养都具备,才能更好地理解、感受、排练作品,和指挥演唱者更好、更准确的表现作品内涵。因此,指挥也应不断进取,掌握更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文化修养,更好地促进合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孝祥.美学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俞子正等.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席勒著.张玉能译.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