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石本贺
[导读]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石本贺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扬拱社区扬拱小学  558121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93-0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课堂教学方式死板
        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组织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方式较为死板,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与总结,在教师说教的这个方式影响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观点。此外许多教师对自身的引导作用不够重视,没有在课堂中通过互动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这也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二)课外练习形式单一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细致的讲解,另一方面也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当前,许多教师仍然迷恋题海战术,在课外时间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解题能力。另外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思维无法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抵触心理,许多学生将数学学习看作负担,不再愿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思维能力成长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知识,再加上学生思维能力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兴趣引导为主,首先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并渗透简单的思维能力练习。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当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引发学生思考。
        (二)因材施教原则
        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也各不一样,面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后进生”问题,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在确保班级整体教学进度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思维能力类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等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现实生活与学生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学习体验,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对话,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并将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并在生活情境中对学生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关于购物的场景带到课堂,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锻炼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小明和家里人一起去购买家具,一把椅子价格是88元,一张桌子的价格是158元,一张凳子的价格是38元,小明家买了4把椅子、一张桌子和2张凳子共花费多少元?”。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并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是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合作探究的空间,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同时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思维能力。但是可以引导学生以3~5人为单位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布置明确的合作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每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身的看法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做到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并培养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一课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统计数据,并要求学生制作成表格。以教材中“关于男女生喜欢的活动类型”的统计为例,教师首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简单投票并公布投票的结果,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统计表格,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据分析、绘制表格、展示成果等统计工作。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发表关于数据统计的观点,最终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三)结合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布置课外练习
        课后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布置课外练习时,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层次性的布置课外练习。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A类学生思维能力较强,B类学生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在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布置差异化的课后练习,确保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都能有所发展。此外,教师在作业评改过程中也要调整思路,不能仅仅关注作业的正确率,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且结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
参考文献
[1]褚微波.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61-62.
[2]范进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 2020(A4):61-62.
[3]刘明坤.探析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32-33.
[4]陈金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