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苏相焕
[导读] 立足学科教学完成学生的三维目标,在学科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培养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础知识体系的架构,在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活动中实现对于学生的渐进培养。

苏相焕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江南乡龙凤小学  530808
【摘要】立足学科教学完成学生的三维目标,在学科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培养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础知识体系的架构,在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活动中实现对于学生的渐进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8-0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小学课堂的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中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造放松的学习环境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吸收数学知识,另外,不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疑惑都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也能影响课堂的氛围,如果数学老师是比较严肃的,那么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太糟糕,即使学生有问题提问,迫于害怕教师的严肃也不敢站起来提出疑问。学生课堂纪律的遵守有助于维护教室的秩序,但这种过于严肃的气氛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更好的成长。由于高年级学生处于从童年到青春期的过渡期,他们心理上的变化需要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在这个期间教师最好采取鼓励式教学来营造氛围,因为当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批评性教育时,学生会恐惧上数学课。当教师以幽默和放松的方式教授时,他们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改变他们的语言风格,以幽默的方式调整他们的情绪状态,并激发他们的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时候,单纯的讲解这方面的内容肯定会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下做一下超市购物的小票,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拓宽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达到自己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持续了近百年,许多教师的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定式,受到教师和家长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教师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要鼓励学生不仅限于常规的、公认的解题方法,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将注意力从表层的解答方法上,转移到问题的本质上,探究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能在深化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
        比如,下面一道数学题:“要修一条路,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8个小时,现在甲只能完成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由乙工程队完成,两只工程队同时施工,问甲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按照常规的解题思维,学生会使用剩余工作量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用剩余工作量÷甲的施工效率,具体转换为数学算式既(1-1/3)÷1/8。教师在讲解这种方式之后,可用画线段的方式进行二次解答,让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的看到甲和乙是如何完成各自的工作的,工作的进程又是如何变化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这个数学问题,了解这个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创新意识的产生需要思维的碰撞,因此在课堂当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课堂互动,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当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增进教学互动,尊重关心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例如老师在讲解相关数学知识,是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过程当中,老师不应只是进行简单的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述,他需要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亲自进行交流,同时,在涉及到相关动手操作的知识时,老师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相关的活动我们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互动,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其次在沟通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断的积累的过程,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精神,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创新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玲.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52.
[2]周义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6):94.
[3]杨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与评价,2018(1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