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文平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李文平
[导读]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教师应该把握教学规律,将教育改革理念充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面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基于此,以下对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李文平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红路馨居小学  657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教师应该把握教学规律,将教育改革理念充分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面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基于此,以下对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资源;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4-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必学的重点科目,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由于小学生的阅历与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重难点,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加深记忆,培养数学思想,便于后期的教学开展。
        一、开展生活实践主题教学,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
        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主题教学,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生活实践类主题教学活动,明确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扩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和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中,以实际生活中购物消费为例,家长带小学生逛超市消费后,由小学生主动算账付款。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小数加减计算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感知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1只鸡蛋0.5元、一支冰淇淋0.7元、一袋方便面2.5元等,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智慧,带给学生以更独立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在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生活实践主题教学活动时,明确了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思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在充分感知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应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主动完成生活实践性活动,更容易获得学习经验和方法,奠定小学生长期稳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注重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息,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及时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题式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参与能力和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自主性,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思维意识引导下,逐步稳定地体现数学教学中生活资源利用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生活实践类主题教学,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自主性更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繁,学生之间的交流质量更高,提高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且在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源中,通过分类组合等方式,提高了生活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二、生活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无法有效理解与掌握,造成知识点掌握不全,无法构建整体数学知识体系,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产生阻碍。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属于长方形、正方形,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再讲解计算这两种图形面积的公式,鼓励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直尺测量身边的事物,求出它们的面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促使学生将生活实践与知识密切结合,真正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最大化应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运用生活游戏
        在一些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与生活情境相符合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认知与理解。比如在低年级“元、角、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小商店模拟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对于“元、角、分”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正确的概念学会换算与计算,学会在生活中买东西正确地找零。在课后为了巩固所学,可以让家长配合去刻意地引导孩子去商场购买物品或者“算账”,这能够在早期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同时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与人际交流、沟通,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生活技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公式,如在“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学习时,教师刻意借助教具,以更形象、更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学具中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去铺成图案,利用统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对得到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逐步引导进入长方形的面积的统计计算中,总结得出正方形的长和宽的厘米数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基于这样的实际计算来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测算课本、课桌面等的面积是多少,进一步帮助其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联系实际生活,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生活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娜.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 (26):121-122.
[2]赵根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2):168.
[3]王亮.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18(36):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