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陈瑞椿
[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国的教育从原先的应试教育变为了现在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从原先的知识体系培养变为了现在对全面素质的培养。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思想以及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基础,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陈瑞椿    广西梧州市藤县东荣镇华安小学  543318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国的教育从原先的应试教育变为了现在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从原先的知识体系培养变为了现在对全面素质的培养。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思想以及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基础,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3-01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灵活交际的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基。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最重要的三大课程之一,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并且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升级,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语文课程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教师在传授小学生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表达能力又叫作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它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开展的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素材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规划,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技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和目的。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教学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小学生只要掌握语文知识和内容,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剥夺小学生语文能力锻炼提升的权利和机会,使得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摆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意识,重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引导,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的氛围,激发小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才能从主观上引导小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学习和训练,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情境的设置至关重要,是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的关键,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强化学生对情境的认识,创设出特定的沟通环节,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在当前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师要能够在引导性情境当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消除学生在学习时的陌生感与疏离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也应该重视多样化语言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语言运用之间的桥梁。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构建语言情境时,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其能够在多元化情境当中获得情感体验与感知。
        比如在《长城》一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去过长城,在朗读课文时难以激发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语言表达欲望低下。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长城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等,为学生的朗读营造良好的情境,为其带来沉浸式体验,使其主动参与到课文的讨论当中。
        三、多方创设平台,增强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多种课外活动,坚持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锻炼,让学生对语言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户外郊游活动,以“我身边的美丽景色”为主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沿途中的所见所闻。当某个学生正在发言时,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学生学会用心倾听,从他人的话语中获得启发,以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意识到扩大学生交际范围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大有益处,例如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师可定期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手机的利与弊问题是当下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既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学生可以就这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学生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正方观点:“手机能够增进我们与他人的联系,手机还有拍照功能,可以为我们留下美好的瞬间记忆……”反方观点:“手机引起一些学生的攀比心,有的学生盲目追逐新款,还有手机游戏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正、反双方学生各持己见,勇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手机问题,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而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然后再通过建设平等的课堂交流氛围以及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黄琼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导学,2020 (24):43-44.
[2]蔡锋.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177.
[3]金露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6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