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郑乃石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社会各界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越发关注和重视。因此,对于农村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整合,利用当地的本土文化,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来进行良好的课程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乡土文化下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郑乃石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  3552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社会各界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越发关注和重视。因此,对于农村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整合,利用当地的本土文化,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来进行良好的课程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乡土文化下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9-01

        引言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乡土文化的优势,将乡土文化以科学的形式融入到课程开发内容和形式中。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借助乡土文化来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和魅力,在自主思考与亲身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是“互联网+”为主导的时代,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价值,通过乡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做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外化“无声”校本课程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对于乡土文化的应用,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好统筹管理的角色,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创设良好的外化校本课程环境,打造“无声”渗透的氛围,让乡土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应该开发建设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布置,把乡土文化变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感受的得的外显文化。比如说在学校一些地方书写一些乡土文化的宣传标语;或者是构建一些乡土文化的真实情境;在走廊、班级等地方张贴一些乡土文化的宣传插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乡土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对于乡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运用乡土文化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时,学生会比较熟悉,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外显乡土文化的环境创设让乡土文化以良好的亲和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入其中体验乡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



        二、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开发内容中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对于乡土文化的应用,教师要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开发的理论性内容中,在进行一些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来吸引其关注,当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后,教师自然的开展一些信息技术操作教学内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具有比较具有规矩的形状的乡土资源来举例:比如说,教师想让学生绘制一个梯形,可以以乡土资源中的堤坝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思考堤坝的形状,并告诉学生堤坝的形状就是梯形,再让学生尝试用电脑进行一定的操作,用信息技术绘制出一个标准的梯形形状。通过引入一些乡土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于要绘制的图形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之后再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学生学习和操作起来都会更加容易且富有趣味性。这一教学形式是应用乡土文化中的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教材内容中,让学生对于具体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精准的理解。之后再开展课程开发教学,教师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加准确的沟通,将想要让学生完成的任务形象的传递给学生。
        三、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开发活动中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对于乡土文化的应用,教师可以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开发的相关活动中。在开展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乡土文化,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气息,通过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光辉的发展史等,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在《演示文稿展成果》的综合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挖掘和收集乡土文化,将一些能够代表农村自然风光的乡土文化以照片或者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这些照片和绘画以图片的形式设计成一个演示文稿,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交流彼此收集的内容,抒发自己对于乡土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让学生爱上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让乡土文化融入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促进乡土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越发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借助乡土文化的优势,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将其以科学的方式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与整合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光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D].曲阜小学.
[2]汤舒琳.乡土文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
本文为福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