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体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吴华珠
[导读]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对作品、创作方式以及声乐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并得以锻炼提升自身演唱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强自身的艺术气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包含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两个方面,歌唱体验对欣赏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对歌唱体验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歌曲体验

吴华珠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322000
【摘要】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对作品、创作方式以及声乐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并得以锻炼提升自身演唱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强自身的艺术气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包含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两个方面,歌唱体验对欣赏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对歌唱体验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歌曲体验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歌唱体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8-01

        一、歌唱体验和音乐欣赏的关系
        歌唱体验,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学生进行歌唱实践,进而让学生产生深刻的音乐体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音乐课更要重视实践性。事实证明,体验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印象最深刻,影响更深入,效果更持久。歌唱体验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觉器官,如同诗歌吟诵一般调动学生情感,从而达到声入人心、愉悦身心的目的。歌唱体验在欣赏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歌唱体验和音乐欣赏的概述
        (一)歌唱体验概述
        顾名思义,歌唱体验就是让学生独立唱歌,并且通过实践去感受情感。歌唱是一种很神奇的沟通方式,它可以与大自然进行沟通,也可以称为人与人沟通的另外一种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歌唱体验可以锻炼他们的艺术美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让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音乐欣赏概述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音乐主题出发,通过对音乐作品在创作背景、音色、和声、调式、配器等方面的分析,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体验,从而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音乐活动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二度创造能力的一种开发,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三、歌唱体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通过歌唱体验作品主题内涵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精髓和内涵,这种精髓和内涵,是音乐的核心内容,也是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教师要将音乐的内涵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时,学生初听第一乐章音乐主题以后,教师对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这部交响作品创作之初,贝多芬是献给拿破仑的,是为伟大的英雄而写。虽然拿破仑称帝以后,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想象轰然倒塌,贝多芬也将这首乐曲的曲名改为《英雄交响曲》,表达了贝多芬对拿破仑称帝的不满,但作品的英雄形象,仍然在作品中做了充分的体现。此外,这部作品也表达了贝多芬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随后,老师出示主题音乐谱例,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歌唱英雄主题,体验战斗中的英雄形象,学生在充分的主题歌唱体验中,内心充满了对英雄的景仰。



        (二)通过歌唱体验认知音乐创作手法的变化
        作品创作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技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如调式的运用、风格的认知和体验、曲式段落的分析等。歌唱体验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抓住重点,选取准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较难的知识点。如杨鸿年先生的合唱作品《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铃儿响叮当》的主题改编而来,通过八次不同风格的变奏,充分地丰富了《铃儿响叮当》这一主题,风格也从牧歌到爵士、摇滚等进行了多种变化,充分展示了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从单一主题的歌唱体验,到纯净的牧歌式主题演唱,到爵士风格主题的模仿演唱等,就能充分体会一首经典名曲的强大艺术魅力,同时还能深刻体会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还能进一步从理性上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特征。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中的美,是美的感知力的具体体现。音乐能给人们带来极强的感染力,可以让人们感受美好,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理解歌词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音乐水平。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首先,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这首曲目是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演化出来的。所以,在演唱这首曲目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气息,使用婉转的音调,平和缓慢的呼吸节奏。演唱时,应随着古诗所表达的意蕴,将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使演唱技巧和自身情感融合,通过有控制的气息和音色,把如梦似幻的画面演唱出来。另外,因为这首歌曲是通过古诗演化而来,所以,要注重歌词的意境,在感受音乐旋律的同时,体会月色下春天夜晚的宁静和美好。当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内涵,就能充分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美感,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
        (四)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音乐作品表层的理解,教会学生会唱歌曲,认为其教学目的就完成了。没有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容易导致教学手段、内容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音乐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首先,教师可以先进行一遍歌曲的演唱,这个演唱,不仅要音调一致,还要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进行演示,只有这样,才能把歌曲的感染力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和学生配合,辅助学生的演唱,进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唱歌积极性。如在意大利威尼斯船歌《桑塔露•琪亚》的演唱教学中,老师用非常轻柔的竹笛声给学生做二声部的伴奏,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还能体验二声部的效果,既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歌唱难度,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二声部的感受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内涵后,自行填词演唱。每个学生对旋律的感知不同,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也不相同,填词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另外,教师也可以找几个同学,对歌曲进行示范演唱,每个同学的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所以演唱出来的效果也不相同,这种不同风格的演唱,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知度,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感受歌词中的情感。
        结束语
        歌唱体验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论对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的学习和欣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注重核心素养发展的今天,相比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更能触及学生心灵,加深他们对作品的深入了解,体会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朱男.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通俗歌曲.2016(06)
[2]郝建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J].参花(上).2020 (01)
[3]王垣.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24)
[4]丁湘.“快乐、高效”旋律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J].学子(理论版). 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