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主题式课堂改进路径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白华康
[导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容易就产生理解错误,甚至完全理解不了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在教学之中,若运用主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白华康   咸丰县小村乡民族中心小学  445613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容易就产生理解错误,甚至完全理解不了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在教学之中,若运用主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6-01

        引言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开展主题教学模式意义重大。主题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让孤立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改变。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动如脱兔”对于他们来说十分的简单。可“静如处子”对他们来说,实施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这一阶段的学生,专注力难以集中。虽然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可这种没有培养起来的探索精神的持续时间,也是十分短暂的。而在长期以记忆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很快就会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并逐渐不愿意进行语文的学习。同时,小学生因为阅历少的原因,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地方也不会向教师提问,最后会造成学习跟不上。而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一问题,最终会导致学生形成“越不会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此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在教学中添加许多的趣味元素。这种做法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由于内容过于丰富繁杂,而掩盖了本来想要教学的内容,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这样的做法,会让课堂的活跃氛围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甚至可能会阻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纳与吸收,十分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课堂实践的改进路径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牢牢地把握住单元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关键所在,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同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准确地定位单元的主题,也能够引导学生基于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例如,在实施主题单元教学策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搜索一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资料,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能够对单元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让学生归纳与总结课文中存在的疑点;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认为有疑点的地方侧重教学,并从多方面对主题单元教学实施重点突破,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设计教学,深化主题内涵
        为了提高主题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完善教学设计。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即将学习的主题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后续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氛围,用讨论式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完成课程教学后,必要的总结梳理工作也需要引起教师重视。例如,在教学“思乡”这一主题时,教师为学生精心安排了《桂花雨》《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文章。在导入阶段,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余光中的《乡愁》的音频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思乡”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在“思乡”的主题中。然后在课上教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互动成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话题。如:(1)这几篇文章分别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描写思乡之情?(2)这些文章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细微的区别?(3)这些文章从写法到语言风格,存在哪些不同之处?(4)读了这几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体会?正因为有具体的话题,学生的讨论变得更加如火如荼。最后,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最有印象、最有感触的语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结合阅读的文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主题教学得到了有效应用。
        (三)注重教学文化的共享性,提供全面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间应多配合、多交流,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在开展主题式整合课程时,教师应提前与不同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合理安排课时和人员分工,将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相结合,以期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其次,在评价主题式课程时,教师应制订一套更加完善和规范的评价机制,使其符合主题式课程的教学特色;最后,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不应过分强调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将评价重点调整为平时的课堂表现、单元教学评价、期中教学评价、期末教学评价等方面,使学生逐渐适应并认可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资源、生活资源等的整合,以主题教学的模式带领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振丽.探究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模式[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9:182-184.
[2]滕秀娜.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0):111.
[3]游艳红.论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1818-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